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中國金融情報局網-關注品牌質量,聚焦時代發展!

網站首頁

中國金融情報局網

南方部分城市正在規劃建設供暖項目

當前位置:中國金融情報局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2020-11-24 14:18:46 來源:中國商網

冬季來臨,“確保溫暖過冬”不再只是北方專屬“福利”,不少南方地區城市也已摩拳擦掌,有些城市的部分城區,在冬季進行集中供暖,有的城市則正在規劃建設供暖項目。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供暖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結合南方城市冬季特點,居民對供暖的需求也不一樣。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南方百城供暖市場:模式、潛力與影響》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建議,在南方供暖市場推廣模式方面,應采取“一城一策”,以各城市自身經濟水平、資源稟賦等為依據,因地制宜探索各地供暖模式。

探索 部分南方城市積極推進

目前南方城市已有不少供暖探索實踐,包括“政府主導、市政推動”模式、“央企主導、政府示范”模式、“政府搭臺、特許經營”模式和“市場自發、百花齊放”模式。

據了解,南方地區主要指長江流域地區,特點是夏熱冬冷,涉及14個省(區、市)、約1.5億城鎮人口。南方地區冬季潮濕陰冷,室外溫度低于5℃時,人們的不舒適感強烈。近年來,隨著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再加上受寒潮災害等影響,部分南方地區開始探索供暖過冬。

上述報告指出,經課題組調研發現,目前南方城市已有不少供暖探索實踐,包括“政府主導、市政推動”模式、“央企主導、政府示范”模式、“政府搭臺、特許經營”模式和“市場自發、百花齊放”模式。

如南京、杭州、揚州等長江沿線城市,過去幾年陸續施行部分小區集中供暖;貴陽市一些新建小區集體供暖,供暖企業通過像空調一樣原理的熱泵技術,經過處理將四十五度的水送入業主家中的地熱管中供暖;而在武漢,一些小區也實現了集體供暖,還有些新建小區在建設時就已經完成了供熱設施的建設。

據統計,2019年,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正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與北方大規模的市政集中供暖不同,南方供暖多以小區作為單位,相對而言效率更高,確定供暖方式和時長等更為靈活;在耗能方面,相比各個家庭獨自取暖的花費肯定更低,取暖效果也不同。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表示,南方近年來采暖方式日趨多元化,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設備,具體包括蒸汽供暖、地源熱泵技術供暖,或者暖氣片、地暖、空調、油汀等家庭獨立供暖設備。由于設備差異,供暖的效果不盡相同。

關鍵 還需因地制宜布局

當前,我國南方供暖尚屬發展初期,作為新興市場,后發優勢明顯。探索適宜的供暖模式、路線與行動方案,成為南方城市拓展供暖市場的關鍵。

南方地區冬季采暖是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自然需求,但選擇什么樣的供熱方式適宜,需要統籌解決。據了解,目前,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會使用空調、電暖器等取暖工具來度過寒冬。但這種分戶方式不僅浪費了電力資源,不利于節能減排,還加重了百姓的經濟負擔,并存在安全隱患。

南方供暖問題這幾年備受社會關注,到底可不可行、怎么行?事實上,集中供暖因為牽涉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各地因勢利導,超前規劃,盡早謀劃。

“有人呼吁南方像北方一樣集中供暖,心情可以理解,但在認識上可能存在一些誤區。”江億表示,一是覺得集中供暖是“福利”、有補貼,事實上,目前北方采暖多數也是個人自費;二是認為集中供暖方便、暖和。其實,冷熱不均、環境問題都困擾著北方老百姓。更何況,南方的能源種類、氣候和生活習慣與北方截然不同。例如,南方建筑特點被認為不利于保溫,將帶來更大能耗。

當前,我國南方供暖市場后發優勢明顯。探索適宜的供暖模式、路線與行動方案,成為南方城市拓展供暖市場的關鍵。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黃寧認為,從提高建筑標準的角度促進南方供暖的發展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考慮成本因素,短期內夏熱冬冷氣候區的建筑改造和維護有一定難度,推行分布式供暖較為可行。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城市能源規劃專業委員付林建議,應合理去宣傳引導,通過科技創新、工藝創新,針對不同的特點,提出合適的供暖方式。

報告認為,供熱行業應該納入到政府監管體系及能源系統進行統一整合,區域供暖納入城市規劃進行整體優化,同時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場協調機制。地方政府應遵循一城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則,以降低南方供暖市場交易成本為目標,做好全局性、前瞻性的統籌工作。要將供暖納入城市綜合能源服務體系規劃和管理之中,對區域供暖的熱力企業進行科學、有效、靈活的監管,并利用政府公信力,促進企業和客戶的溝通協調。

未來 南方供暖潛力巨大

智慧供暖成為近年來供暖市場關注的方向。把供暖系統和其他智能化的產品相結合,如智能家居等,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互聯互通,它的發展是非常廣闊的。

上述報告提出,根據課題組評估,到2025年,上海、武漢和南京的供暖用戶數量分列前三位,到2030年,上海供暖用戶將達到400萬戶,分戶供暖用戶將接近600萬戶,南京將超越武漢位列第二。

對此,中國建研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徐偉表示:“未來十年,南方供暖總市場規模可能在4000億-5000億元,平均到每年可能會增加400億元的規模。”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教授黃瀅認為,“供暖市場潛力較大的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合肥等城市應作為拓展供暖市場的第一步,而揚州、南通、紹興、嘉興、長沙等供暖市場潛力相對大的城市則應為南方供暖市場拓展第二步,最后實現其他地級市與重點縣域的供暖覆蓋。”

在看到南方城市供暖市場潛力巨大的同時,還要注意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清潔能源目前已成為中國主要的取暖材料。市場上各種取暖黑科技層出不窮,供暖企業不斷研發創新,供暖市場百花齊放。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宋鑫表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斷提升,南方也有冬季供暖需求。如果采用傳統的燒煤供暖,就會出現霧霾;都用天然氣,就會出現“氣荒”;用電取暖,費用過高,這些都是老大難的問題。因此,清潔能源的推廣勢在必行。

值得關注的是,智慧供暖成為近年來供暖市場關注的方向。徐偉表示:“把供暖系統和其他智能化的產品相結合,如智能家居等,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互聯互通,其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已有一批供熱企業開始積極探索智慧供熱,包括華為、阿里等互聯網技術公司也已紛紛入局。徐偉表示:“上游能源價格上漲,是由于供熱效率不夠高,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城市集中供熱方式和互聯網數字技術結合,也是供熱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記者 蔡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