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由于突發疫情,多地暫停了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2021年春節剛過,已有江西、黑龍江、陜西等3個省份陸續上調2021年最低工資標準,另有多個省份提出將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2月22日,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關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提出,根據相關規定和該省實際情況,今年5月1日起,上調最低工資標準150元。調整后,一類區標準為1950元、二類區1850元、三類區1750元。同時,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也上調1元,上調后的標準分別為:一類區19元、二類區18元、三類區17元。
什么是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人社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有的省份經濟發展不平衡,最低工資標準按地區分為好幾檔,省會城市或發達城市歸入第一檔,后面還可能有第二檔、第三檔最低工資標準。
而按照《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2月11日,《黑龍江日報》報道稱,該省將于4月1日起根據不同檔位上調最低工資標準160元或180元。上調后的標準為第一檔1860元;第二檔1610元;第三檔1450元。而對比人社部網站公布的黑龍江調整前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第一檔至第三檔分別為1680元、1450元、1270元),此次該省調整的力度不算小。
此外,1月28日,江西省提出,為提高低收入勞動者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4月1日起分別提高一類區170元至1850元、二類區150元至1730元、三類區140元至1610元。同時,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一、二、三類區分別18元、17元、16元,上調為19元、18元、17元。
除了上述三省,還有更多省份即將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2月20日,天津政務網刊發《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2021年市政府重點工作的通知》,134條重點工作之一是,“千方百計拓寬城鄉居民增收渠道,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促進企業職工工資合理增長”。
2月18日,成都市在《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1年工作計劃》中提出,通過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工資水平和最低工資標準等18項具體措施,力爭實現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2月5日,北京市在《2021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中也提到,完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待遇計發等政策,加快發展企業年金;穩步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和最低工資標準等社會保障相關待遇標準。
吉林省在今年初發布的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適時調整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待遇水平。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
實際上,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最低工資調整周期定為了每兩年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不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為了減輕企業負擔,不少省份選擇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比如,天津市人社局在去年3月稱,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20年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據悉,確定和調整月最低工資標準,應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
人社部數據顯示,目前,31個省份中,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達到了每月2480元。上海、廣東、北京、天津、江蘇、浙江這6個省份月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
2020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基本“凍結”,絕大多數省份未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今年最低工資標準重啟上漲,有何考量?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單菁菁指出,去年國內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多地暫停了上調工資標準,但今年國際國內預判經濟增速會高于去年,再加上去年部分省份沒有上調最低工資,所以今年多地紛紛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目前國內經濟逐漸向好,企業也在陸續恢復,今年也有望迎來一波工資標準調整潮。”單菁菁說。
(記者 陶鳳 常蕾)
質檢要聞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