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中國金融情報局網-關注品牌質量,聚焦時代發展!

網站首頁

中國金融情報局網

我國氣象部門發布氣候趨勢預測產品,預測準確率如何?

當前位置:中國金融情報局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2021-03-25 14:03:07 來源:科技日報

“明天天氣怎么樣?”查一查天氣預報就知道答案。但與常年相比今年雨多還是少?夏天更熱嗎?冬季是否有大寒潮來襲?種地的農民、啤酒生產商、羽絨服工廠迫切想知道的答案,卻很難在公開渠道找到權威信息。

從今年世界氣象日開始,這一情況將徹底改變。3月23日,我國氣象部門首次面向公眾發布氣候趨勢預測產品。氣候趨勢預測產品包括哪些內容?預測準確率如何?公眾該如何理解和使用?就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

與天氣預報大不同

賈小龍介紹,氣候趨勢預測,一般指短期氣候預測,主要是延伸期(10天到30天)、月、季節和年度的氣候趨勢預測。曾經,這被稱為長期天氣預報,但隨著混沌現象的揭示,人們逐漸認識到氣候系統的復雜,時效超過兩周天氣預報技巧會失效,只能作氣候預測,所以改稱短期氣候預測。

由于氣候預測本身難度較大,目前還處于研究、試驗和業務應用不斷改進的階段,此前氣象部門面向政府和各部門提供氣候預測服務,以供決策參考,但相關氣候趨勢預測產品未曾向公眾發布。

“鑒于需求和能力的變化,應該讓更多人享受到氣候業務能力建設的成果。”賈小龍說,氣候預測承載著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使命,盡管還存在不確定,隨著能力不斷提升,理應為百姓生產生活提供更多幫助,讓氣候預測信息惠及更多公眾。

“未來11天至30天內蒙古東北部等地氣溫偏高1℃至2℃”“我國東部地區有3次中雨及以上強度降水天氣過程”“江南東南部和華南東部等地降水偏少2至5成”……翻看首期氣候預測公報,公眾也許會不適應。

賈小龍解釋,氣候預測產品就是如此,其不預報具體某一天的天氣,而是一段時期的氣候狀況,包括氣象要素相較于均狀態的偏離,關注重要天氣過程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影響。“一般而言,天氣預報的上限大約為兩周,2-3周以上的逐日天氣就不可預報了。”賈小龍說,未來更長一段時間的氣候預測是很有價值的,在農業生產、能源調度、物資儲備等方方面面,氣候趨勢預測可以說是生產要素般的存在。

但為什么在天氣預報App上,甚至能查到超過一個月的具體天氣預報呢?賈小龍表示,這是數值預報模式計算出來的結果。大氣運動是非線過程,混沌多變,微小的改變會讓演變結果大相徑庭。即便計算機能算出100年后某一天的天氣,在目前科學水下也是不可信的。

氣候預測不確定更大

“氣候預測是國際氣象領域的一大難題,整體仍處于研究試驗和業務應用不斷改進階段。”賈小龍說,一般認為,其預測準確率上限為75%至85%。而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影響我國氣候的因子極為復雜,氣候預測的難度和不確定更大。

賈小龍表示,現代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均要通過計算機代入初值對大氣物理過程方程進行求解,進而得出結論。但二者考慮的要素不同,如海洋升溫,由于變化緩慢,天氣預報無需考慮,但因其影響環流,卻是氣候預測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說,天氣預報主要考慮大氣環流演變及其對區域降水、氣溫等變量的影響,即在很短的時間內,假設地球系統其他成員,如海洋、陸面等是相對不變的。而氣候預測不僅要考慮大氣環流自身變化,還要考慮海洋、極冰、積雪等下墊面變化對大氣環流的影響,以及海洋-大氣、陸地-大氣間的相互作用,甚至要考慮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因此更加復雜。

我國的氣候受全球海洋、北極海冰、陸面過程等影響,摸清其中的影響機理難度大,需要時間積淀和科研攻關。需要應用數值模式模擬這些影響過程,也需結合區域氣候特點做大量的試驗和研究。此外,還要克服觀測資料有限、影響因子不確定大、各圈層影響復雜、全球變暖等諸多挑戰。

“因此,公眾需要客觀認識氣候預測的不確定,也需要關注產品的滾動更新,科學合理運用氣候趨勢預測結果。”賈小龍強調。

通訊員 李一鵬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