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3歲女孩花70萬約稿”登上微博熱搜,同時也讓小眾的“設圈”進入大眾視野。家長稱,女兒在“設圈”買畫幾個月花了70多萬,其中金額最大的一筆是與畫手“白琴”的7萬元訂單,所以要先從此訂單開始追究退款。據了解,所謂“設圈”玩法,是指買主找畫手根據二次元人設畫圖,創作理想的“紙片人”并持續約稿“養設”,類似虛擬版芭比娃娃的養成游戲;還可多人“共養”。“設圈”最早在QQ群等平臺興起并交易,隨后,逐漸出現了一些聚集畫師和買家的平臺,如米畫師、半次元等,雙方在這些平臺上尋找合作方。這一小眾愛好的港灣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同時因缺少監管存在著魚龍混雜的亂象。在法務人士看來,任何平臺及從業者都不能“圈地自娛”。
“紙片人”引糾紛
伴隨著一則超5億閱讀量的微博登上熱搜,未成年人斥巨資約畫稿的事件,讓許多網友直言“云里霧里但大開眼界”。
根據爆料博主的截圖顯示,事件起因于13歲女孩“芙芙”偷用家長的70萬元購買了多張“設圈”畫稿,其中最貴的一張價值7萬元。女孩家長發現之后找畫師“白琴”索回畫款,并稱:能花700萬把這個圈子弄得天翻地覆。
畫師“白琴”于4月7日當天發文做出回應并講述事情原委。回應稱:“芙芙3月15日在米畫師平臺邀我7萬元參與加急定制設企劃,我在各個平臺都是不接稿的,就以沒有檔期為理由拒絕了。后來她又通過微博和QQ私聊我,語氣非常真誠要求先付全款,查看QQ、米畫師等平臺她都稱自己為成年人,空間展示了很多約稿……接稿后3月底我畫完交稿……直到4月5日下午我收到她本人發來的要求退款的消息以及她媽媽的語音,和家長溝通之后,雙方都同意退款6萬。”對于“芙芙”未成年人的身份,“白琴”表示并不知情,并稱:“芙芙經常在圈內進行大金額消費,也算小有名氣的富婆,都沒有出現過不良影響的事件。”
談及事件中的經濟糾紛,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表示:“13歲的孩童屬于限制性行為能力人,履行上萬的交易訂單應該說是超出了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家長要求索回錢款是有法律依據的。如果畫師完全收回畫作、有轉賣行為,那應該退還7萬元全款。”也有法務人士表示,對于未成年人的網絡消費行為,家長如果對其沒有盡到監護職責,導致相對人也產生了損失,應當根據誠信原則,對相對人的損失部分予以追認。
事件在網上發酵之后,也將家長與畫師口中的一個小眾圈子送上輿論的風頭浪尖。關于什么是“設圈”,有多位圈內網友及畫師現身說法。畫師“溪某魚”稱:“大概模式就是買主自己設計了一個人物,找畫師幫他畫出來,這個人物是他理想中的‘紙片人’。”還有網友指出:“設圈”全稱應為“人設圈”,買主寫出自己想要的人物設計元素,然后由畫師幫畫圖,并將這幅作品買下來,“類似虛擬版芭比娃娃的游戲”。
對于這樣一個野生的小眾圈層,業界人士表示并不陌生。“眼下制服圈、娃圈、同人圈等等形形色色的小圈子盛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于是各種各樣的衍生消費品也應運而生。”
小眾圈里藏大商機
此前不為外人所知的“設圈”引發外界的集體圍觀,其玩法和規則也激發出人們的好奇心。
“除了此次事件直接約稿的情形外,也有畫師會創作原創人設,并以拍賣、直出等方式出售。獲得人設圖后,便是買家持續‘養設’,就跟虛擬養孩子一樣,買家會找同人畫手繼續約稿,根據人設圖畫出不同形態的作品。”畫師李女士介紹道。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設圈”最開始是在QQ群等平臺上興起并交易,畫師在群內出售自己的作品,買家在群內找合適的畫師。隨后,慢慢也出現一些聚集了畫師和買家的平臺,如米畫師、半次元等,雙方在這些平臺上尋找合作方。而無論是前期買人設圖,還是后期的“養設”,均是一個耗資的工程。
據李女士透露,目前“設圈”并沒有特別明確的定價規則,往往是雙方共同商議,若是不出名、水平較低的畫師,一張人設圖可能就幾十元,有一定水平的畫師,一張人設圖能達到超百元,這也是當下相對普遍的情況,若畫師人氣較高、粉絲較多、水平也相對較高,價格則能達到千元甚至是萬元規模。而在拿到人設圖后,“養設”同樣也是一張圖一張圖地買,價格也會根據畫師等情況有著高低不一的價格。
正是因為會源源不斷地投入金錢,“設圈”還出現不少“共養”群體,即多人分攤成本“共養”一個設定,少則幾個人,多的會有幾十個人“共養”,同時還有消息稱,甚至出現過上百人“共養”的情況,以降低單人承擔的金錢壓力。
近年來,“設圈”也頻頻引發爭議,不只是多次被曝出未成年人拿數萬元拍設的事例,也出現過買家或畫師臨時跑路的情況,也有因人設圖未達要求而引發的交易糾紛,令“設圈”魚龍混雜。在李女士看來,目前“設圈”確實存在烏煙瘴氣的情況,不只是圈層相對低齡化的特征導致不理智的行為出現,畫師資質也高低不一,有只學了基礎畫畫技巧的人想要在此牟利,抄襲情況也屢見不鮮,隨便改動一下人物形態或是將不同人設融合在一起并聲稱是原創出售。
“圈地自娛”亟待監管
在業界人士看來,包括“設圈”在內的各種圈子的盛行,體現了年輕人追求標新立異、獲取歸屬感的新型社交方式,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但是平臺及從業者,都不能“圈地自娛”,將法律隔絕在圈外。
據了解,“設圈”內存在著許多不成文的規定,例如有人標榜稱購買到畫作后,買家一般只能私藏欣賞,不能有更多公開的用途。對此,趙虎表示這點與法律規定有相悖之處:“畫作的展覽權是歸原件持有人的,誰買了這個畫,誰就有展覽的權利,不用經過作者的同意。其它商用可能需要著作權人,一般是作者同意了。”在此事件中,也有網友提出大額的私下交易之中也有存在涉嫌偷稅漏稅之處。趙虎指出不論簽不簽合同,交易都應依法納稅。
一直以來,低齡化、缺少監管等諸多問題存在于各類野生圈層之中。對此,趙虎表示,平臺、從業者以及社會各界都應加強法律意識:“由于平臺存在監管漏洞,家長疏于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孩子披著大人的支付‘馬甲’去消費的情況很常見。畫師也應加強意識,從源頭避免法律風險。”
在數字文創產業智庫研究員李杰看來,“設圈”與二次元也存在緊密關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設圈”帶來了發展空間。“二次元是當下發展迅速的領域,無論是受眾規模還是受眾的消費力均在同步提升,衍生出較好的市場前景。同時,二次元也在向更大領域進行拓圈式地融合與延展,線上線下渠道更為豐富,虛擬與實體的產品類型更為多元,增加了非核心用戶深度接觸與了解二次元的機會,令泛二次元用戶群體進一步擴大,再加上二次元年輕受眾較多,且核心用戶具有較高的忠實度,激發出更大的想象空間。”
李杰同時提出,“設圈”當下出現的無序狀態則并非是良性發展狀態,包括作品的定價、畫師資質的認證、原創性的保證、交易過程的安全性在內,均尚未形成較為明確的規定,且設圈內有很多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又缺乏第三方監管,極易導致問題的出現。這一系列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不是只要有發展空間便能抵消,必須要有正向的引導和監管,帶動進入有序發展狀態。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胡曉鈺
質檢要聞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