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改飼試點工作5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積極組織,穩步推進,糧改飼試點縣從2016年的2個增加到2020年的15個,共獲得中央糧改飼項目資金補貼9274萬元,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48.4萬畝,收儲飼草料155.15萬噸,基本完成各年度任務計劃,有效促進了草牧業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
通過政策宣傳和推廣引導,項目試點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傳統種植觀念發生了明顯轉變,種草和養畜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許多種植戶從種植籽粒玉米改為種植全株青貯玉米;養殖戶也轉變種養模式,從飼喂青飼草改為青貯玉米和青貯牧草等,有效促進了“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種植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種養結合模式逐步興起,全區鼓勵支持規模養殖企業(場)、飼草料專業加工廠、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采取“養殖場戶/專業收貯企業+專業種植合作社(專業種植大戶、專業種植企業)”“養殖場戶/專業收貯企業+貧困戶”“養殖場戶/專業收貯企業+流轉土地自種”等多種種養(收)結合模式,促進了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既推動了“種植—青貯—飼喂—有機肥料—飼草”種養生態循環模式緊密結合,又促進了畜禽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使之成為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同時糧改飼有力拉動了牛羊規模養殖場戶、飼草收貯企業和種植農戶共同參與的項目,各方收益都顯著提升,實現了種養雙贏。種植效益和養殖效益均顯著提高,通過收集的數據信息分析,種植青貯玉米比籽粒玉米增收約270元,增收約17.65%。利用全株青貯玉米飼養肉牛,可減少飼喂0.5公斤精料,節約開支1.2元,每頭牛每天飼料成本可下降6.57%。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