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土生土長的鎮江人,我非常清楚長江邊二十年前污水橫流、寸草不生的樣子。今天到江中現場走一遭,感到檢察機關服務長江大保護成效顯著、令人鼓舞!”參加完檢察開放日活動后,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民盟鎮江市委委員、民盟江科大委主委史金龍感慨地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江東去、景隨船移,春風拂面、草長鶯飛。放眼春日長江鎮江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如詩如畫。3月20日,在鎮江市檢察院組織的“法護長江”檢察開放日活動中,鎮江市人大代表、“益心為公”志愿者、新聞媒體記者等20余人,通過視察六圩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探訪京口區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座談交流等形式,共同見證鎮江檢察交出的長江保護“成績單”。
水上服務區成“綠島”用最嚴密法治守護長江生態屏障
船行長江,只見船來船往,非常繁忙,江面上看不到一點垃圾,智慧又環保的六圩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正是長江鎮江段江畔的一處特別的景致。
水上服務區相當于水上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能給來往船只和人員提供維修、物品藥品補給等。綠色綜合服務區則將服務拓展到船舶污染物免費接收轉運、船員免費水上交通公益服務等,服務區設置船舶污染物接收點6個,生活污水最大容量1000立方米,油污水最大容量300立方米,垃圾最大容量2噸。服務區運行兩年多來,過往船員慢慢習慣在此排放船舶污染物,長江大保護展廳設置、日常工作人員與船員互動交流,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宣傳長江大保護國策。
這個服務區是鎮江海事局針對船舶污染管理治理,建立的長江鎮江段首個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的水上服務區,也是檢察機關與海事局建立良好協作共贏機制,推動全面強化長江沿線環境保護的生動實踐。京口區檢察院還與海事局會簽《關于建立檢察監督與水上交通安全監督預防指導機制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長江保護執法司法協作新模式。
鎮江檢察機關聯合公安、生態環境部門成立融合戰隊,依法嚴懲危害長江生態環境犯罪,連續兩年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共辦理長江流域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廢水、固體廢物等案件10件19人;對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2021年,全市長江非法捕撈犯罪案件同比下降約30%,2022年同比再次下降61.02%;專項治理非法采砂,守護“長江軟黃金”,全鏈條打擊“采、運、銷”黑灰利益鏈條,批捕12人,起訴123人。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就長江干流岸線環境污染問題,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履職22件,提起公益訴訟20件,1起督促長江非法采砂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
垃圾填埋場換“新裝”生態修復效果顯現
去年6月,三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在江面上并行而過,頃刻間,無數魚苗傾斜而下,入水后如精靈一般四處散去。9個多月過去,這些魚苗已在江水中乘風破浪游出新希望。這場增殖放流活動,正是在京口區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揭牌儀式當天進行的。
“修復基地包括原鎮江市城東垃圾填埋場二期地段和周邊植被景觀與北部不遠處的長江水域,其中垃圾填埋場占地400余畝,覆蓋了垃圾填埋場全域,垃圾場都能得到修復,說明這是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修復模式。”京口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黃潔向人大代表和志愿者們介紹著。經過修復,垃圾填埋場已經大變樣,去年揭牌儀式上種植的小樹苗,如今已經枝繁葉茂、姹紫嫣紅,引來蜂蝶無數。
據悉,為有效化解環境資源案件定了罪、罰了人但受損生態環境仍然難以恢復的尷尬局面,鎮江市檢察機關一直在探索生態環境修復新路徑,修復基地就是一種有益嘗試,不僅可以使違法行為人以易地補植增綠、勞務代償等替代性修復方式承擔法定責任,也起到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教育作用。推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讓辦案助推生態修復治理,據悉,去年以來,全市兩級檢察院共向污染企業和個人索賠損害賠償金、治理恢復費用1235余萬元,督促恢復治理被污染水域面積65畝,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22公里,督促回收和清理各類垃圾、固體廢物1200余噸,放生各類魚苗、成魚900余萬尾。
共商長江生態保護共繪美麗長江畫卷
“保護長江,離不開志愿者的功勞。”市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鮑建武介紹,去年12月,依托“益心為公”志愿者平臺,檢察機關及時發現江心園區長江岸線存在違章建筑影響行洪安全問題線索,通過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職能部門推進問題整治。
保護長江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協同作戰”。除了借助志愿者,全市檢察機關還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擴大長江保護的“朋友圈”。市檢察院與法院、公安、環保等部門聯合會簽環境保護執法聯動工作機制,與市資規局開展環境資源保護黨建品牌共建,各基層檢察院普遍建立“河(湖)長+檢察長”機制,積極探索生態治河新模式,多方聯動織密“保護網”,共寫保護大文章 。兩級檢察院還上門走訪長江辦、生態環境、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海事等部門,為線索發現、案件辦理提供有力支撐。去年以來,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下,全市檢察機關運用無人機累計巡航長江江面292公里,發現并推動解決長江沿線環境治理、河道垃圾清理等問題10余個;組織對130余處長江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開展專項調查,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推動職能部門修復受損遺產。
保護母親河,同樣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去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組織代表委員、行政執法人員、漁業社成員及相關涉案人員舉辦案件公開聽證9次,開展長江大保護普法宣傳30余次,引導越來越多的受眾自覺投身長江大保護中去。(通訊員 高光治 陳韻竹記者 張馳川)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