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幕降臨,從妙趣橫生、情景相融的夜景亮化,到彌漫咖啡香氣的小巷,光與影順著街巷肌理,在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灑下一片繁華,人在景中游的夜晚靈動而詩意。漫步在千年古渡內一條條街道,映入眼簾的是皓光閃耀的銀河,五光十色,旖旎逶迤,蜿蜒向深處而去,美不勝收。
(資料圖)
由千年老碼頭“變身”“網紅打卡地”、城市新地標,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憑借獨特“津渡文化”名揚天下。這里的“津渡文化”還被專家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渡口歷史街區。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北瀕金山湖,南臨云臺山,西起玉山大碼頭,中心軸線1800米,環繞云臺山沿小碼頭街由西向東轉南延伸至伯先路、京畿路到中山北路口,保護規劃面積約52公頃,厚載著自唐朝以來1300多年的歷史遺存。街區內眾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了許多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宗教等的重大歷史事件,使街區成為鎮江“看得見的歷史”。
歷經1300多年的發展,街區內現存有3個國家級文保單位、38個省市級文保單位。
在這片承載如此厚重歷史的文化街區,西津渡是如何在進行保護的同時,實現更好的開發?“活化”保護,避免過度開發。
“保護過程中始終堅持一體化保護的原則”,西津渡專門成立文史研究中心,用研究成果指導制定保護利用方案;根據“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的方針政策進行文物修繕;“以人為本、自愿選擇”“可走可留、可修可換”,以人為本引導居民參與保護和管理……多措并舉,持之以恒。
西津渡通過專門成立“西津渡文史研究辦公室”,研究編制“西津渡文史研究工作意見”,推進“津渡文化”為核心的西津渡文史系列課題的研究,更形成了10大類超200萬字的文化歷史研究成果。
此外,西津渡在保護維修工程中堅持規劃領先,項目啟動循序漸進。同時,注重吸收優秀經驗和做法,杜絕建設性破壞的發生。
西津渡的保護開發,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西津渡綜合功能,增強了活力。在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開發中,西津渡無疑蹚出了一條可借鑒可復制的新路子,其保護與開發也被相關部門贊譽為歷史文化街區的“西津模式”。
近年來,西津渡不斷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將傳統與時尚結合,以多元化的休閑消費方式和內容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樣化的休閑消費需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從2020年起,西津渡通過夜經濟賦予古城新意,以新意激發新動力。去年,西津渡“打包”推介西津渡夜經濟項目,圍繞“一核三線六圈”夜經濟發展思路,發展西津渡特色夜游,提升街區活力和品牌。
如今的西津渡,全力打造國家級城市中央休閑區,為“西津模式”注入新的內涵。
早起,可品早茶;晚來,可賞夜景,這里白天和夜晚同樣精彩。徜徉在這片歷史文化街區中,無數賞心悅目的體驗紛至沓來,在這里可以感悟歷史的積淀,更可尋找一片心中的寧靜。(仲純 朱美娜)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