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從“饞哭全網”的淄博燒烤“煙火氣”香飄四方,到水韻江蘇民宿預定創近三年“最火”;從阡陌縱橫的公路運輸川流不息,到忙碌運轉的港口碼頭集裝箱頻繁“遷徙”;從鐵路貨運裝車屢創新高,到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交通運輸業呈現人流回暖、物流暢通的形勢,流動的不僅僅是旺盛的客流、物流,更是經濟復蘇的滿滿活力。
交通樞紐不僅是旅客、貨物的重要集散地,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晴雨表”。從內陸到沿海,從鄉村到城市,經濟循環加快暢通,生產需求明顯改善,經濟運行良好有序,流動的中國是人流物流的流動,也是人才與信息的流動,更是保暢通政策制度效應顯現的流動。4月27日,交通運輸部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共完成貨運量118.7億噸,同比增長5%;小客車出行量、營業性客運量同比增速均在25%以上;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8.5億噸,同比增長6.2%;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7205億元,同比增長13.3%。在這張客貨運輸兩旺的靚麗“成績單”上,無論是從貨運量,還是客運量的數據指標增長幅度看,抑或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看,交通“先行官”沸騰火熱,物流“微循環”更加暢通,“流動的中國”釋放出更多的生機活力。
“流動的中國”,是人流物流的流動,也是給力政策的持續托舉。多項減稅降費政策的延續、鼓勵消費新措施的接力推出、交通物流降本提效……在一攬子經濟政策和接續政策的不斷發力下,各地生產“拉滿弓”,交通運輸率先“一馬當先”,跑出穩增長、擴投資的“開門紅”,為全年經濟有序運行打下堅實基礎,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供了有力服務支撐。
“流動的中國”,是人流物流的流動,也是對外開放的不停步。作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從南海之濱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到萬商云集的廣交會出口成交超過45億美元,涌動的人流、踴躍的展商、熱絡的接洽,消博會、廣交會的高人氣,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經濟強勁復蘇的暖意,體會到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的誠意。透過數據更能直觀感受到對外開放的持續擴大,一季度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8.5億噸,同比增長6.2%,其中內貿吞吐量增長5.4%,外貿吞吐量增長7.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973萬標箱,同比增長3.5%。有力的數據印證中國外貿量穩質升的新氣象,聆聽著中國商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鏗鏘足音。
“流動的中國”,是人流物流的流動,也是創新模式的不斷涌現。從聯動“長江干支”,智通“京杭運河”,構建“一圖暢行”內河服務新模式,到長三角鐵路優化客貨列車開行結構,加大運能供給,恢復、增開多方向旅客列車……數字賦能、模式創新,“流動的中國”在快速、安全、綠色、智能的發展軌道上馳而不息。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印證著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在這流動的背后,是政策利好、一線奔跑,是廣大勞動者拼搏奮斗的火熱場景。(李睿)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