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立夏過后,位于京口新民洲園區五四路旁的新民洲生態果桑園又迎來一年中的豐收季,35畝先期成熟的“大十”品種桑葚已經掛滿了枝頭,果實正由青色快速地轉紅變紫。本應為收獲而高興的果桑園負責人吳滔近來卻有些憂心忡忡,這是因為今年的鳥害太嚴重了,由于他們是生態種植,不打農藥化肥,桑葚鮮果的味道非常鮮美,引得周邊的鳥兒紛紛前來覓食,本來預計畝產在1500公斤左右,可鳥嘴里造成的損失會減產過半,著實讓人心痛!
吳滔告訴記者,5月上旬桑葚采摘季已經到來,可先采摘客一步,鳥兒們已捷足先登了,而且它們已對超聲波、反光板、彩色條等驅趕手法習以為常,在果園里很是放肆,趕鳥成了煩心事!不僅如此,前些天的風雨也打落了不少先期成熟的桑果,這些都讓吳滔頭痛不已。
桑葚采摘期短且不易保存,盡管吳滔近年來也上馬了烘干設備做果干和采取榨汁釀酒等方法來進行桑葚的深加工,但因為靠人工采收、食品釀造要委托其他有資質的企業等因素造成了成本高。如今最艱難的三年疫情已經熬過了,恢復發展很有希望。目前桑葚價格保持在每公斤40元,已有不少老客聯系前來采摘,河南、安徽等地一些食品加工企業也會來收果桑,另外40畝的其他品種,如中葚1號等也將陸續上市,這給吳滔增添不少信心。
不過,目前還有兩個煩惱有待解決!一是生態果桑園門前的道路損壞了,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修復,方便游客進出;二是采摘的工人比較難找,目前能招到的基本是60歲以上的老人,生產效率不高。不過吳滔相信困難是暫時的,這個曾列入金山英才計劃、已經營了8年的生態農業項目一定會迎來豐厚回報期!
就在生態果桑園的一旁,翰雅金農種業公司的種子生產加工配套項目已經完成土建。在嶄新的藍頂鋼架大棚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安裝永拓機械出產的16臺套烘干新設備。負責人胡立軍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條新建的烘干流水線將增加每天三百噸的種子烘干處理能力,而且全部是采用清潔能源——電能,將為即將到來的夏收發揮重大作用!”
隨著近20米高的升降機豎起,加工倉儲中心內日產100噸種子生產加工線、1000平方米的配套加工車間、1000平方米的農機農資配套庫房、2000平方米的烘干機用房、3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糧食倉庫等正從圖紙一一變為現實。胡立軍還說:“下次當你再來看時,‘鳥槍換炮’還會大有變化,在老糧庫搬遷后,就在這個位置,我們還將新建一個1200平方米的育種專家研發樓,屆時南農大、鎮江農科院等地的專家來搞科研,將會有一個更好的場所條件!”
據了解,落戶新民洲的這一現代種業項目將讓制種基地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擴大到3萬畝以上,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田間生產基礎條件。經預測,整個項目實施到位后,項目區制種戶的糧食產量每畝可增產50-80公斤以上,增收千萬元以上,新增就業人口100人以上,切實拉升新民洲種業的檔次水平。(通訊員 徐瑩記者 欒繼業)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