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鎮江高新區蔣喬街道五洲山村首屆“鄰里藝術節”拉開帷幕,活動現場,數十名志愿者代表共同宣讀志愿者誓詞,向居民宣傳反詐、社會救助等知識;文藝志愿者登臺表演腰鼓舞、樂器演奏、旗袍傘舞、京劇選段等豐富多彩的節目。臺上臺下熱熱鬧鬧,進一步營造了“同在社區住,都是一家人”的濃厚氛圍。
五洲山村地處鎮江城郊接合部,轄區面積6平方公里,由原五洲山村和原四擺渡社區合并組成,為“半城半農”格局,還含有不少山地、林地、收儲地塊,地域的零散給日常管理帶來諸多不便。村里共有居民1600戶,流動人口較多,此前鄰里關系冷淡,居民歸屬感不強。2019年以來,在新引進的社會組織——正益社會組織指導下,全村劃分為12個網格,配備了13名網格長,組建了“文藝”“黨員”“敬老助殘”“環保”和“治安巡邏”5支志愿者隊伍。網格員將收集到的、可由志愿服務隊解決的百姓議題,以清單形式列出,交由5支志愿服務隊伍分別認領并實施,實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村容村貌與文明水平都有了明顯提升。
【資料圖】
文藝隊伍聚人氣
五洲山村文藝志愿服務隊現有隊員38人,年齡從50多歲到80多歲不等,其中黨員10人,表演的節目有樂器演奏、唱歌、武術、舞蹈、廣場舞、旗袍秀等,先后獲得鎮江高新區廣場舞比賽二等獎、文藝播種計劃大合唱一等獎和鎮江市文藝播種計劃大合唱二等獎等,入選2023年江蘇省雙千計劃優秀群眾文化團隊培育對象。
“我原本不是文藝愛好者,隊伍組建后,請來的老師給予了專業指導培訓。”服務隊隊長卞愛英說,如今他們經常一起慰問老年人、老黨員、退伍軍人,去特教中心演出慰問殘障兒童等,“大家在一起都非常開心。”
“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培養多么優秀的文藝人才,而是把大家聚到一起,讓大家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通過組織各種豐富的活動,提升整個五洲山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和諧陽光的鄰里氛圍。”正益社會組織社工陳芷妮說,隊員們成為志愿者后,非常有成就感,覺得人老了還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同時,他們也成為志同道合的伙伴,感覺精神上富足了,不孤獨、不寂寞了。
村里架起“連心橋”
黨員志愿服務隊經常參加清潔家園、清除安置小區衛生死角、走訪慰問空巢老人、高齡老黨員等活動。
黨員志愿者夏利干得知入住鳳凰家園的原五洲山村民、空巢老人翟先生,老伴去世多年,兒子在外地工作,生活起居十分不便后,便與志愿服務隊其他隊員和五洲山村村委會干部冒雨前往翟先生家中走訪慰問。一進到老人家中,志愿者們就發現老人因腿腳不便,屋內環境較亂,老人也已經3個多月沒理發了。志愿者們連忙幫老人打掃衛生,志愿者朱榮生還找來理發工具,幫老人理發。老黨員徐章存和朱龍保幫老人洗了澡,更換了衣服。“我太感動了,太感謝你們了!”老人激動地說。
據統計,僅去年志愿者團隊就開展志愿服務50余次,服務村民逾5000人次,服務范圍涉及治安巡邏、文藝匯演、環保行動、助老助殘等多方面,為居民解決各類訴求200余次,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社會組織給我們帶來了參與式治理的新理念,在村‘兩委’和村民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蔣喬街道黨工委委員、五洲山村黨委書記王佳說,依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解決了在日常服務群眾中遇到的不少難點和堵點,化解了矛盾糾紛,促進了鄉村和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王超 方良龍 劉寅)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