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車行山區縣縉云,道路兩旁最常見的風景是成片的“海”:扎在水田里的茭白葉綠而鮮亮、隨風搖曳,足足高出我們半個頭。
“一茬兩收,9月還能再收獲一次,去年畝均產值超過2萬元。”應麗飛9年前從外地回到縉云縣水口村種茭白。早些年,村里茭白等人上門收,后來修了路,村民把茭白運下山,有了議價權,周邊還建起了冷庫,茭白產業應運而生。
環境美起來,產業跟上來,這是浙江20年來持續推進“千萬工程”的生動注腳: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培育美麗產業的“基底”,把高效生態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推動產業全鏈條升級。目前,浙江農業現代化水平居全國第三位,已建成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全產業鏈82條,休閑農業、農村電商、文化創意等新業態不斷涌現。
6月中旬,我們一路探尋浙江各地“產業美”能有多少種打開方式,驚喜發現,它們從悠悠歷史走向創新未來,帶著炫酷的科技范,也有濃濃的共富味;它們不再是個體的、局限于一地一域的業態創新,而是走向可持續、可復制的產業振興新模式。
詳情點擊: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503813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