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廳公布了“雙減”工作成效顯著典型案例,鎮江4個案例入選,充分展示了鎮江作為省“雙減”城市取得的新成效。
潤州區教育局:
“五心”賦能,
【資料圖】
攜手同行
“雙減”推進以來,潤州區教育局以“五心”賦能,即:“潤心·遇見學生敘事分享”“繪心·知畫懂畫心理輔導”“護心·特色陽光父母學堂”“煉心·關愛教師身心健康”“助心·校家社集結號聯盟”,多維度、多層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遇見學生敘事分享,讓教育故事潤澤學生心靈。敘事療法的理念運用到班級管理、成長導師五大談心及個別心理輔導中,讓所有的學生都嘗試找到閃光事件,重拾自信。
知畫懂畫心理輔導,用繪畫技術讀懂學生內心。潤州區各校將繪畫技術帶進心理課堂,開展形式豐富的“心理健康月”活動,進行“結構式心理團輔”,化解危機事件帶來的恐懼。
特色陽光父母學堂,通過引進、自培等方式形成上百節網絡家庭教育課程資源庫,供各校家長在線上菜單式點課。
關愛教師身心健康,從教師睡眠健康入手,用午休時間,每月定期循環開展“催眠減壓賦能”指導,提升教育者的內在正能量。
校家社集結號聯盟,與區婦聯聯合開展青春期家庭教育講座,與公檢法聯合開展《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進校園活動等,多部門協同助力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市中山路小學:
一次指向兒童適性發展的
課后服務范式探索
市中山路小學搭建起一套學生適性發展的成長系統——“中山少年成長營”,實現了“雙減”時代校園可持續發展生態的構建。
成長營“為每個孩子創造愛而優雅的生活”,營地建設大膽突破與拓展學校邊界,校園、家園、社區都是學生學習生活和發展的空間。
學校整合學校周邊場館資源,實現校內學習+校外場館學習相融合,打開學校的半徑。學校和博物館、規劃館牽手,研發了家鄉課程;和南京光機所、江蘇大學、鎮江高專合作開發了“仁章小創客”STEAM課程;和軍營牽手開發了國防課程等。
建立了常規課程、特色課程、興趣課程三大課后服務課程群,進一步深化校本課程的建設,滿足學生差異性需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讓課后服務不斷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丹陽市云陽學校:
“家校”同向奔赴,
“心育”助力成長
近年來,丹陽市云陽學校建設了“聽云間·丹陽市青少年成長指導中心”。學校發揮集團領銜校、家校共育示范校優勢,整合片區114名心理健康教育優質師資、骨干班主任、優秀導師組建了“云老師”公益服務團隊。定期對本校以及丹陽市青少年及家長開展線上咨詢、個體面詢、心理團輔、家長培訓等,為更多的學生、家庭提供服務、指導,護航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同時,大力培育“家校心育”團隊,經培訓、學習、實踐,現有12名鎮江市家庭教育指導師,44名教師獲鎮江市教師心理健康資格認證,11名教師參加上海德瑞姆“春雷計劃”家庭教育指導師系統培訓,學校家庭教育服務專業力量不斷壯大。
結合校情、生情、家情,設計“云海揚帆”家校協同教師、家長“三學三做”課程。教師課程納入學校常態化研修體系,相繼開展“互聯網+時代的家校溝通”“看見的力量”“讓每一個生命更美好”“‘救’在身邊”等系列參與式主題培訓,引導教師用積極的視角看待不同階段孩子的變化和偏差行為。
由校方發布“養育孩子的1+N”魔法盒主題,由家長自主選擇,通過線下“面對面”、線上“云伴學”方式實施;引導家長做守規則、懂孩子、曉方法的“新”父母。
學校聯合家委會、關工委開展微語、微笑、微愿、微光“小天使陽光行動”,排憂解難、朋輩互助“小伙伴志愿行動”,親子共閱讀共成長“小先生悅讀行動”,堅持鍛煉、強健體魄“小健將成長行動”四大主題活動,云陽少年在活動中自主體驗、啟迪智慧、潤澤心靈、健全人格、健康成長,實現了“雙減”背景下的家校“雙增”。
揚中市教育局:
構建“點線面”立體網,
打造課后服務新生態
近年來,揚中市教育局積極統籌多方資源,以“學校—家庭—社會”為關鍵,抓“點”、連“線”、帶“面”,搭建立體網,創造性形成“課后服務”成長新樣態。
充分利用各所學校的資源優勢,送課程、送教師入校,開設足球、小主持人、象棋、機器人、架子鼓等近20個特色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打好“1+2”家校共育組合拳。“1”個平臺,推出義務教育學校書面作業監管平臺,24所學校即時發布家庭書面作業內容和預計完成時長,作業的“量”和“質”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2”個課程,開設“星家長”課堂,吸納優質家長資源加入課后服務隊伍,從家長需求和學生興趣出發,為學生定制課后活動安排。
聯合公檢法、科技、文廣旅、婦聯、公益組織、校外培訓機構等多個社會單位,建立公益性課后服務聯合供給機制,形成菜單式雙向需求“一張表”,提供30個免費課程供學校選擇。(通訊員 唐守倫記者 張翼)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