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鎮江檢察機關主動聚焦、自覺跟進產業強市戰略,以打造“鎮合意·檢先行”服務品牌為主線,強化能動履職、優化檢察服務,積極助力打造最優法治化營商環境。
服務品牌助力“企業敢干”
(相關資料圖)
“多虧你們幫我解決了請假的問題,讓我順利簽了幾個大訂單,廠子也活過來了!”日前,揚中市檢察院檢察官在對涉企社區矯正對象施某回訪時,他拿出一疊訂貨單說。
這樣釋放司法“紅利”的事例得益于“鎮合意·檢先行”服務品牌建設。去年4月,鎮江市檢察院制定《關于進一步充分履行檢察職能營造更優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亮明“鎮合意·檢先行”服務品牌,今年初又出臺12項舉措,努力為企業提供敢闖敢干的法治底氣。
法治營商,檢察賦能。去年以來,市檢察機關聚焦侵商害企各類犯罪,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506人,起訴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合同詐騙等損害企業利益及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犯罪68人,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3540余萬元;進一步深化涉企虛假訴訟專項治理,加強涉企民事審判、民事執行活動監督,完善涉企案件提前介入機制,常態化開展涉企掛案清理,持續優化涉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管理,全鏈條減輕企業訴累,全方位降低辦案影響,切實當好企業發展路上的護航者。
保護知識產權支持創新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增強經營主體的創新動力和持續競爭力。
許某俊等人生產假冒名表,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銷往全國29個省市,甚至遠銷歐美、東南亞,非法經營數額超3億元。鎮江經濟開發區檢察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分別對許某俊等26人提起公訴,經法院開庭審理,26名被告人被判處1年至6年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6萬元至5000萬元不等的罰金。
全市檢察機關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集中統一履職,辦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全面推行“一案四查”,去年以來,共起訴各類侵害知識產權犯罪81人,持續擦亮鎮江“創新創業福地”的城市名片。
“破解知識產權綜合履職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我們在提升辦案質量、凝聚保護合力上發力。”市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金慶華說。去年以來,市檢察院充分發揮基層檢察院知識產權案件集中管轄優勢,指導鎮江經濟開發區檢察院與鎮江新區市場監督管理、知識產權等11個部門聯合設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形成主管部門、專門機關、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綜合保護格局。
“專精特新”企業的核心技術是知識產權保護的焦點。金慶華說:“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檢察機關將持續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成果的保護力度,切實以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支持和引導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主動延伸鏈條精準服務
“產品產銷情況如何?”“當下有哪些需要幫助解決的突出問題?”“對營商環境優化有什么意見建議”7月以來,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潘昌鋒相繼走進大亞科技集團等企業以及工信等政府經濟部門,詢問司法需求以及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
企有所需、檢有所應。今年4月份,全市檢察機關統一開展檢企同心“雙走進”活動,兩級院領導及部門主要負責人分層分片掛鉤聯系園區、項目、企業,深入企業問計問需,幫助研判潛在法律風險,推動完善管理體系。除主動“走出去”外,兩級檢察院還通過舉辦涉企專題檢察開放日活動等方式積極將企業家、經營者“請進來”,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均按類型分流辦理。
今年以來,市檢察機關共走訪重點企業36家、企業界人大代表65人,組織檢察官深入企業開展普法宣傳46場次,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90余次……其中,丹陽市檢察院立足丹陽“中國眼鏡之都”城市名片,專門在眼鏡商會設立工作指導站,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幫助解決了部分眼鏡外貿企業銀行賬戶凍結、樹脂鏡片修邊粉末認定處置等涉法問題。“檢察機關主動作為、突出特色,多措并舉推進民營企業經濟犯罪風險專項預防,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省人大代表、江蘇萬新光學集團董事長、丹陽市眼鏡商會會長湯龍保在參加檢察開放日活動時這樣評價。
以高質量法治保障實體經濟、護航產業發展,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凸顯了法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獨特作用。鎮江檢察機關將繼續依法能動創新履職,持續深耕“鎮合意·檢先行”服務品牌建設,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鎮江新實踐提供更優法治保障。(通訊員 汪興東 高光治 記者 張馳川)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