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 四川在線記者 杜杰 阿壩觀察 王鑫
8月28日,凌晨5點的茂縣南新鎮安鄉村,天還未亮,寨子已經熱鬧起來。李子林里到處是采摘李子的村民和往來穿梭的三輪車。
【資料圖】
茂縣是四川省李子的主要產區,目前,茂縣李栽培面積達8萬余畝,年產量10萬余噸。安鄉村則是茂縣李子蘋果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園區內李子和蘋果核心種植面積4300畝,輻射帶動全鎮種植特色水果15301畝。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茂縣李還先后榮獲第九屆農交會金獎、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一顆顆李子,是如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當天凌晨,記者來到搶收現場,傾聽茂縣特色水果快速發展的“產業經”。
收益好,干勁足
天還沒亮,村民文全李家的李子園里,晃動著10余束燈光。負責采收的人戴著頭燈踩高凳、爬樹杈,將青脆李快速放進果籃。
“裝滿一兜(籃)了,快來接到!”呼喊聲此起彼伏。等在樹下的文全李來回奔走,將一籃籃青脆李倒進三輪車上的塑料筐。
“摘李子有竅門。要用巧勁輕輕往上提,果子就不會開裂。”站在樹上,村民廖學全一邊摘,一邊跟記者分享著自己的心得。
“這個李子個頭大。”“要個頭大,就要管理好。”“李子品種也重要。”忙碌采摘的同時,大家也不忘討論種植“訣竅”。
“一筐、兩筐、三筐……六筐,滿了滿了。”文全李抹一把汗,駕著三輪車將青脆李運走。
一路走來,村民陳洪建家的李子園格外醒目:樹高多在4米以上,連采摘用的高凳也都是2米的。樹高葉密,連樹上的采摘人都被遮起來,遠遠看去只見樹枝搖晃。
“這片李子樹的樹齡都在20年左右,像這棵老樹,今年產300斤李子穩穩當當。”陳洪建說,這些老樹帶來的收益還不光是賣李子的錢,“我用自家的房子打造了一家民宿。”陳洪建說,背靠九鼎山的優勢,每年冬季都能接待不少游客,收入還是很可觀。
重品質,興產業
不一會,文全李的三輪車駛進陳洪建家的院壩。本地果商茍安全正指揮著10多人,將果農們陸續運來的青脆李分揀包裝,“這些青脆李都是發往省外的,最遠能賣到香港。”
慕名而來的外省果商也不少。“種植戶5點下地采摘,我們6點左右‘擺攤’收購。今天收近5噸李子,馬上要發到浙江。”來自安徽省的果商盧俊說,不遠千里來茂縣收李子,看中的就是茂縣李個頭大、品質好。
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22年,茂縣李產業收入從0.16億元增長到11.47億元。目前,茂縣李平均畝產值在1.4萬元以上,李產業已成為茂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龍頭產業、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去年以來,我們縣上在推廣羌脆大李,這種青脆李個頭大、口感好、坐果率高、甜度比現在的品種高1到2個點。”安鄉村黨支部書記邱光德說,目前全村已種植10余畝羌脆大李,這為未來茂縣李更加適應市場需求打下基礎。
除了自己種和賣,安鄉村李產業還有“技術輸出”。種了幾十年李子的種植戶付如兵說,去年他到貴州省幫人剪李子枝條,一天能掙260元。茂縣果樹嫁接、枝條修剪等果樹管理技術的輸出范圍不只到貴州,據介紹,當地果農的剪刀還到過云南、河南等地。
等一輛輛滿載青脆李的貨車沿公路駛出安鄉村,種植戶們才能坐下來休息。第二天凌晨,熱鬧的搶收場景還將繼續上演。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