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月29日,89家北交所上市企業2021年年報披露完畢,營業收入合計668.93億元,同比增長31.1%,凈利潤同比增長23.6%,多數公司去年盈利同比實現增長,17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三成。
相較于北交所多數公司年報凈利潤穩步增長,數據卻也顯示,北交所概念指數在年內的整體跌幅超過20%。在此背景下,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自成立以來收益更是全數告負。
在此前各家公募披露的一季報中,投資者得以了解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一季度的運行情況。不過,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還要數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根據一季報,其前十大持倉中僅有同惠電子1只來自北交所。
針對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存在“名不副實”的現象,有觀點認為,出現短暫的風格偏移屬正常,前提是投資組合調整要有邏輯和體系。不過,上月26日,在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就強調,采取有效監管措施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功能作用。因而有觀點指出,在基金投資名實相副1的問題上,容不得偏離和模糊。
北交所主題基金業績全線告負
上月2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一季報收官,89家北交所公司按期披露了2021年年報,多數公司去年盈利同比實現增長,17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三成。北交所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為31.1%,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23.6%。2022年以來,受多重不2因素影響,不少北交所公司經營承壓,2022年一季度北交所34家公司營收同比下滑,占比38%,44家公司盈利下滑。但仍然有6家公司今年前3月盈利超過5000萬元,6家公司凈利潤翻倍。
不過,相較于北交所多數公司年報凈利潤穩步增長,數據顯示,北交所概念指數年內整體跌幅卻超過20%。在此背景下,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自成立以來收益全數告負。其中,表現最好的是易方達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其跌幅也有5.45%;而跌幅最重的嘉實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自成立以來就下跌了32.87%。
嘉實基金在一季報中為不佳業績做出了解釋,“宏觀環境的劇烈波動給權益投資帶來了挑戰,我們的組合也出現了明顯的回撤。此前判斷今年上半年經濟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外需好于內需,因此配置了較多出口鏈的標的;回看這一判斷并沒有大的問題,但俄烏沖突和因此帶來的原材料成本上升,雙向的擠壓對低毛利的制造業帶來了業績與估值的雙殺?!?/p>
回想去年11月,華夏、易方達、南方、匯添富、廣發、大成、嘉實、萬家基金等首批8家公募旗下的北交所主題基金正式開售,半天時間就全部售罄。
根據8只北交所基金的招募說明書,所有基金首募上限均為5億元,合計上限為40億元。所有基金設置了兩年封閉期,每兩年開放一次申購和贖回。投資范圍主要是:封閉期內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100%3,其中港股通股票不超過股票資產的20%,基金投資于北交所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每個封閉期結束前的兩個月至開放期結束后兩個月內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由于上述8只主題基金成立不久,尚無基金披露年報。但從8只主題基金的一季報來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大成北交所主題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均為北交所股票,其次為匯添富9只、華夏基金、嘉實基金8只、易方達6只。
從8只主題基金的重倉股看,貝特瑞、吉林碳谷、長虹能源、連城數控是較為偏好的個股。其中貝特瑞為6只北交所主題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作為北交所“市值一哥”,貝特瑞顯然是各大主題基金的標配。
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引爭議
不過,令人稱奇的是,在這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中,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的頭號重倉股竟是中國神華,而在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也僅有同惠電子1只北交所個股
進一步而言,根據其一季報,以其持倉的行業分類來看,采礦業所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就達到50.64%。
對此,該基金在一季報中也并不諱言,并表示,報告期內,基金組合加大了對煤炭板塊的增持,加大了對有色金屬板塊的戰略性配置,堅持了對于管網為代表的基建板塊的持倉,減持4了中藥5相關持倉??傮w而言,組合持倉以上游資源股為主。
其強調,支撐基金經理一季度配置的核心邏輯在于:隨著長達十年的上游礦業資源和原材料行業(也就是所謂的“周期行業”,不傾向把煤炭、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給予“周期股”的固化標簽,不能因為上述行業歷史上的強周期性就形成固化偏見,全面來看,幾乎所有行業都有周期性,而我們所謂的傳統“周期股”反而會在未來變得弱周期化)的產能出清,在“雙碳”新背景下,判斷上游資源和原材料行業將進入一個供給硬約束的新周期,上游資源和原材料部門將長期處于供給硬約束的環境,很多上游商品(尤其是煤炭、鋼鐵、化工品)的周期波動性將大幅減弱,逐步弱周期化。疊加需求的韌性和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新興的增長點,未來十年,我們可能會在一個傳統資源和原材料持續緊平衡的狀態下走向碳達峰。
建倉期將盡,料加倉北交所股票
基金“名不副實”、“風格漂移”問題可謂“老生長談”。
針對這一現象,有部分市場人士認為,行情演繹會隨著經濟、流動以及盈利的變化而變化,一定程度上,基金經理持倉行業也會發生一些偏移;但也有的是因為原擬投資的行業方向受到政策影響,基金經理通過調倉來避免損失;還有的是基金管理人為了追求基金規模,以某個熱點行業作為投資方向吸引基民參與。
不過,在現實層面,上述問題顯然并未引起投資者重視。有業內人士坦言,無論投資者還是基金公司本身,絕大部分還是結果導向的,如果基金收益比較可觀,發生風格漂移多半不會引起投資者在意,但如果基金收益不及預期或者發生虧損,風格漂移就會被當作一個問題。
但金融行業本質上是信任文化,對于基金來說,嚴格遵守契約,是對持有人最起碼的尊重。同理,基金的名不副實和風格漂移,也是對基金業本應嚴格遵守的契約精神的忽視。
上月26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就強調,采取有效監管措施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功能作用。
從上述邏輯出發,新三板資深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就認為,目前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中還有5只基金持股比例在53%以下,北交所股票更低,所以在5月23日的6個月建倉期限前有加倉北交所股票的需求。22只北交所股票出現在北交所的持倉池里,雖然不到3月底全部北交所公司的30%,但基本都是北交所的頭部企業了,也可能會是之后重點加倉的標的池。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