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要進軍肉毒素領域的華熙生物(688363.SH),不成想被韓國合作方“實力挖坑”。
8月1日晚間,華熙生物公告,已向韓國公司Medytox發出律師函,要求終止/撤銷/解除二者之間圍繞肉毒素達成的合作協議。合作協議終止后,華熙生物將失去Medytox的肉毒素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代理權。
肉毒素市場空間廣闊,為何華熙生物要取消合作?原來,2020年6月,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撤銷了Medytox公司生產的A型肉毒素Meditoxin的批準文號,該產品正是華熙生物擬與Medytox合作的產品之一。
(資料圖)
8月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華熙生物年報中披露的董秘電話,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合資公司沒有從Medytox進過產品進行銷售,所以這對公司是沒有影響的”。
上述華熙生物工作人員還指出,“根據年報,醫美產品占我們公司的收入比例并不是那么大。”據悉,2021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49.48億元,其中醫療終端業務實現收入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4.15%。
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華熙生物主營業務暫不受此事影響,但長遠來看,如果不能在肉毒素領域及時跟上同行的節奏,華熙生物在業務版圖上的缺陷將會對公司的競爭力帶來一定影響。
肉毒素業務被“拖黃”
華熙生物在公告稱,選擇與Medytox終止合作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因為Medytox自合資協議簽署后從未向華熙美得妥提供任何相關產品以供銷售。
二是基于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于2020年采取的行政措施,Medytox一系列的產品(其中包括肉毒素產品)遭受召回和銷毀的命令、取消產品批準的程序以及暫停制造銷售和使用的命令。
三是Medytox于中國注冊的肉毒素產品注冊狀態自2019年11月11日起一直為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審評審批中,至今未完成產品注冊手續,而未經注冊的相關產品無法在中國進行銷售。
華熙生物還表示,本次終止合作不影響公司現有的醫療終端業務,亦不影響其他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且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在從事相關產品的開發、推廣、銷售等方面不存在競業限制。
此外,華熙生物表示,公司將立足自身戰略規劃,關注行業發展動態,未來不排除尋求其他肉毒素產品的合作機會。但若Medytox不認可上述律師函函告內容,不排除會就此提起仲裁并要求鉅朗公司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與Medytox分手,意味著華熙生物進軍肉毒素領域的計劃暫時落空,而公司早在7年前曾對這一業務寄予厚望。
2015年7月,華熙生物與韓國Medytox成立了合資公司——中國華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Medybloom),意在聯手開發、拓展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中國市場。
2016年8月,在完成獨家代理協議的簽署工作后,華熙美得妥擁有Medytox相關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代理權,并承擔相關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注冊工作。
2019年11月6日,華熙生物在科創板上市。2019年11月11日,Medytox于中國注冊的肉毒素產品注冊狀態顯示為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審評審批中。
2020年3月,華熙香港全資控股子公司鉅朗公司及Medytox決議,共同按持股比例向華熙美得妥各增資1700萬港幣,共計3400萬港幣,用于支持華熙美得妥的進一步發展,支付相關產品的后續注冊費用及運營費用。
好景不長。2020年4月,韓國檢察院對Medytox的首席執行官Jung Hyun-ho提起了刑事訴訟。同年6月,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撤銷了Medytox公司生產的A型肉毒毒素Meditoxin的批準文號,并無限期暫停Meditoxin三種規格產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該產品正是華熙生物擬與Medytox合作的產品之一。
在此背景下,“遇人不淑”的華熙生物作出了選擇,即終止與Medytox之間的合作,其全資子公司鉅朗公司已委托律師向Medytox發出律師函。
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至此,華熙生物的業務版圖仍缺失關鍵一角。
據東方證券研報,肉毒素是肉毒桿菌的分泌物,是由肉毒桿菌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神經毒素蛋白。肉毒素原先用于治療面部肌肉痙攣和其他肌肉運動紊亂癥,后廣泛應用于醫美領域,常用于去皺和瘦臉。
根據2022年中國醫美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分析,從用戶類型占比看,輕醫美用戶數量占比自2019年的72.6%增長至2021年的83.1%,已經成為醫美用戶中的主流。
而注射類醫美項目是輕醫美中的主要項目之一,從2021年消費結構看,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占據注射類醫美項目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中肉毒素消費占比超過52%。
目前,我國肉毒素產品中,國外產品占據主流,占比約為60%,主要產品包括保妥適、吉適。中國產品占據約40%的份額。
具體來看,國內共有4款肉毒素獲批上市,分別是美國艾爾建旗下保妥適、蘭州生物旗下衡力、韓國Hugel旗下的樂提葆(四環醫藥代理)、英國Ipsen旗下吉適(高德美代理)。
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多家上市公司早在五六年前就開始布局肉毒素市場,其中四環醫藥、華東醫藥都與韓國公司簽署了其肉毒素產品的獨家代理權。
2014年,四環醫藥與韓國最大的肉毒素生產企業Hugel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肉毒桿菌毒素及玻尿酸產品,并獲得了該產品的獨家代理權;2020年10月,雙方合作的肉毒素產品樂提葆獲批上市。
2020年,華東醫藥與韓國Jetema公司戰略簽約,華東醫藥獲得后者的A型肉毒素產品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預計該產品將于2024年獲批上市。
愛美客與昊海生科也在2021年積極搶占肉毒素市場。
2021年3月,昊海生科與美國Eirion Therapeutics簽署股權投資協議和產品許可協議,Eirion授權前者多個肉毒素產品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獨家研發、銷售、商業化許可。
2021年10月,愛美客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肉毒素產品處于三期臨床階段,預計將于2023年提交新藥申請;同時,愛美客還完成了對韓國公司肉毒素公司Huons Bio的增資并收購了部分股權。
有醫美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華熙生物雖然是國內最早布局肉毒素的企業,但由于其合作企業medytox的頻頻暴雷,阻礙了發展進程,如今在肉毒素領域已遠遠落后同行業公司。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國內公司與國外掌握肉毒素技術的企業從簽訂合作協議到推出肉毒素產品,基本需要4至6年的時間,雖然華熙生物主營業務暫不受此事影響,但長遠來看,如果不能及時跟上行業節奏,那么在這一關鍵產品布局上的陣痛還將持續。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