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上半年,繼股債市場波動劇烈引發銀行理財破凈潮,大量產品業績不達基準之后,更多次生影響也開始顯露。《投資快報》記者關注到,近期,包括招銀理財在內,多家銀行及理財機構因將旗下的部分理財產品提前終止而引發業內熱議。8月11日,招銀理財公告稱,于8月18日提前終止招銀理財招睿全球資產動量一年定開4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C份額,對于仍持有該理財計劃C份額的投資者,招銀理財將計算客戶本金及收益,并于提前終止日后5個工作日內將投資者應得資金劃轉至投資者賬戶。
信銀理財多款產品提前終止
在此之前的8月5日,信銀理財發布關于信銀理財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5號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公告。公告稱,經審慎評估,公司決定于2022年8月9日提前終止該理財產品,同時關閉2022年8月9日的申購和贖回交易。根據產品說明書,該產品為固收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5.4%,2021年8月9日開始運作,首個贖回開放日是2022年8月9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信銀理財首只被提前終止的產品。7月份,該機構曾提前終止了多只固收類理財產品,包括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1號理財產品、12號理財產品、9號理財產品,以及固盈象固收穩健半年定開1號理財產品等。
除上述理財機構外,今年以來,還有日照銀行、中原銀行、盛京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及理財公司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運作,累計被提前終止的理財產品達數十款,而這些被提前終止的理財產品多以固收類產品為主,混合類、權益類產品較少。
農銀理財中止產品:“保護投資人利益”
梳理公告可以發現,產品被提前終止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市場震蕩”、“保護投資人利益”、“規模減少”等因素。例如農銀理財7月曾發布公告稱,“農銀同心·兩年開放”價值精選第1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新客新資金專享)因預計后續市場不可控因素較強,產品凈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為更好地提供產品服務,保障投資者權益,公司計劃于2022年8月24日提前終止該產品。
而日照銀行則以“為充分保障我行黃海萬利寶(21180506期)年聚財一年定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者權益,避免因管理規模下降造成投資損失。”為由提前終止了該產品。
銀行及理財公司單方面宣布產品終止運行,是否符合監管規定及合同約定?據了解,多數理財產品說明書中專門設置了“提前終止”這一條款。例如某養老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表示,“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管理人可根據市場變化情況提前終止本產品,除理財產品合同規定的提前贖回情形外,投資者不得提前終止本產品購買份額。”
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冠苕咨詢創始人周毅欽表示,近期主要還是由于部分權益和混合型產品業績不佳,有些凈值表現明顯低于業績比較基準甚至離保本尚有一些差距,造成了輿情事件,兩相權衡之下,理財公司為避免引發客戶大面積投訴,選擇提前終止相關理財產品的運作。市場觀察人士也表示,隨著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推進,產品凈值波動將成為常態,對于理財公司來說,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投研能力,保障產品運作的穩定性,避免產品凈值產生過大波動,提升持有體驗。另一方面應合理設置業績比較基準,正確引導客戶預期。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