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媛媛 上海報道
1月16日,券商板塊大漲。除東方證券(600958.SH)日內股價下跌0.28%,其余上市券商悉數上漲。其中,山西證券(002500.SZ)(+10.00%)、湘財股份(600095.SH)(+9.99%)領漲整個券商板塊。
東方證券日內一度上漲逾6%,不過午后股價跳水,最終微跌收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消息面上,光大證券(601788.SH)分析師認為,上周五證監會發布《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當前有待估值修復、流動性超預期等是上漲動因。另一方面,2023年值得關注的政策方向有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做市商推廣和互聯互通等,都是看好券商股表現的原因。
上周五(1月13日),據證監會公告稱,上述《辦法》將自2023年2月28日起施行。
該《辦法》按照“回歸本源、豐富內涵、加強規制、有序發展、保護客戶”的思路,從經紀業務內涵、客戶行為管理、具體業務流程、客戶權益保護、內控合規管控、行政監管問責六個方面作出規定。
具體來看,一是明確經紀業務內涵。將證券經紀業務定義為“開展證券交易營銷,接受投資者委托開立賬戶、處理交易指令、辦理清算交收等經營性活動”,從事上述部分或全部業務環節,均屬于開展證券經紀業務;強調經紀業務屬于證券公司專屬業務,未經證監會核準持牌展業構成違規。
二是加強客戶行為管理。要求證券公司嚴格履行客戶管理職責,切實做好客戶身份識別、客戶適當性管理、賬戶使用實名制等工作。
三是優化業務管理流程。要求證券公司嚴格落實交易管理職責,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并加強出租交易單元管理。
四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將交易傭金與印花稅等其它稅費分開列示,保護投資者知情權;為投資者轉戶、銷戶提供便利,不得違反規定限制投資者轉戶、銷戶。
五是強化內部合規風控。要求證券公司進一步加強分支機構管理、人員管理、業務管控、信息系統建設等,強化證券公司內部管控責任,防范經紀業務風險。
六是嚴格行政監管問責。要求證券公司及相關人員嚴格落實監管要求,違反規定的將依法從嚴采取措施。
《辦法》援引《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加強對非法跨境經紀業務的日常監管,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按照“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思路,穩步推進整改規范工作。
下一步,證監會將持續加強監管,督促證券公司嚴格遵守《辦法》有關要求,規范開展證券經紀業務,切實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同時,強化監管執法,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辦法》比較細,一方面強化了合規封控,另一方面,對之前可能界定不清的地方進行了界定,對具體展業來說也可能是好事。”另有券商人士稱。
對于券商板塊整體上漲,海通證券(600837.SH)非銀團隊認為:“權益市場預期改善,券商股估值提升空間大。”
海通證券預計:第一,券商2023年業績預計大幅增長。隨著地產和防疫政策優化,經濟改善預期增強,帶動權益市場顯著改善。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上漲5.24%,創業板上漲6.24%。盡管1月券商日均交易額在8500億元左右,同比下滑24%,但在市場改善的強預期下,交易量后續有望回暖。考慮到2022年券商行業業績基數低,自營等業務有望迎來反轉,預計2023年凈利潤有望大幅增長。
第二,全面注冊制有望為券商投行業務帶來增量。2021年以來監管多次提及全面注冊制改革,當前改革試點時機已日趨成熟,進程或將提速。注冊制改革對券商的資本實力、銷售能力、定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預計業務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投行業務作為機構業務的流量入口,也將推動機構業務的強者恒強。
第三,財富管理轉型繼續,經紀業務管理辦法緩解降費預期。剛剛發布的經紀業務管理辦法中強調了券商傭金不能明顯低于券商經紀業務的服務成本,也不能使用零傭等進行宣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降費的預期。近年券商財富管理轉型步伐加快,在組織架構、產品引入上更加靈活,空間巨大,券商2017年以來基金代銷市占持續提升,市場回暖下,券商代銷收入也有望恢復高增長。
第四,當前券商估值為1.2x 2022E PB,處于較低水平。隨著權益市場逐漸回暖,資本市場改革進程逐步推進,市場流動性增強,券商基本面及估值中樞都有望持續提升。看好低估值龍頭以及財富管理轉型領先的標的。
東吳證券(601555.SH)認為,2022Q1~3市場低迷,上市券商整體業績承壓,營業收入同比-20.6%,歸母凈利潤同比-29.7%。預計隨著政策利好逐步落地、經濟復蘇帶動市場情緒回暖,預計證券行業2023年將實現歸母凈利潤1708億元(同比+19.8%),其中投行和自營業務貢獻增量,經紀、兩融和資管業務隨市場回暖穩中有進。
此外,外資流入對券商行業的整體上漲亦有推動作用。
國泰君安(601211.SH)指出,年初以來外資大幅凈流入640億元,其中偏配置型外資流入284億元,偏博弈型外資流入141億元。近一個月以來,外資積極加倉食品飲料、非銀與新能源,其中偏配置型增持食品飲料和非銀行金融,偏博弈型增持食品飲料和新能源。其中,近一個月外資重倉的個股就包括東方財富。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