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媛媛、實習生孫永樂 上海報道
面對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券商再融資的定增預案及時作出調整。
3月1日,浙商證券、中原證券相繼發布定增預案的修訂稿,并在公告中對修訂情況進行了說明。本次公告,距離浙商證券定增原預案發布只過了一個多月,中原證券首次發布定增預案則是在去年4月30日。
(相關資料圖)
定增預案發布
1月18日,浙商證券發布80億定增預案。公告稱,浙商證券將通過定增方式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以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其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具體來看,募資擬主要用于3大方面:投資與交易業務不超過40億元,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25億元,償還債務不超過15億元。
浙商證券發行對象為包括控股股東上三高速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稱,上三高速不參與本次發行詢價過程,但承諾接受其他發行對象申購競價結果并與其他發行對象以相同價格認購。其認購股票數量不低于實際發行數量的20.00%,且發行完成后持股比例不超過54.789%。
不過,其定增預案發布的第二天,浙商證券就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監管工作函,處理事由為非公開發行相關事項,涉及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中原證券則早于2022年4月30日披露了其定增預案,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7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以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其資金投向顯示,擬使用不超過33億元發展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21億元發展投資與交易業務,不超過8億元對境內外全資子公司進行增資,不超過2億元用于信息系統建設及合規風控投入,不超過6億元償還債務及補充營運資金。
調整相關表述、審核程序
2月1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并實施《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主板正式實施注冊制改革,對發行審核、信息披露等相關事項進行了修訂。
隨著全面注冊制即將落地,兩家券商定增方案亦做了相應調整。
3月1日,浙商證券定增預案的調整公告稱,公司按照《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等注冊制相關規定,對本次發行事項的相關表述、審核程序等事項進行了調整。
具體來看,發行事項相關表述由“非公開發行股票”調整為“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審核程序由“證監會審核調整”為“交易所審核、證監會注冊”。
同日,中原證券在定增預案修訂情況公告中也表明了修訂的原因:鑒于《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等注冊制相關法律法規已于2023年2月17日正式實施,為確保本次發行的順利進行,根據修訂后的相關規定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對定增發行方案進行了修訂。
從定增預案的修訂內容來看,中原證券與浙商證券大同小異,都是根據全面注冊制改革相關要求做出了一定更改。不過,由于中原證券的兩次定增預案時間橫跨10個月,其合并報表資產負債率有所變動,因此其預估發行完成后資產負債率也有所變動。
中原證券新舊兩份定增預案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原證券合并報表資產負債率為65.65%,而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合并報表資產負債率為61.10%。因此,按發行募集資金上限70億元計算,本次發行完成后,其合并報表資產負債率預計由56.11%減少為51.27%。
日前,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引起了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據1月3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對記者的回答,證監會審核中將充分關注上市證券公司融資的必要性、合理性,把好股票發行入口關。
定向增發是券商主要的再融資方式之一,但近年來募資成功率有所下滑。很多券商在定向增發中出現了募集資金不足的情況。如長城證券原本預計募集不超過85億元資金,但最終只募集了76億元,出現了募資的縮水。而中原證券上一次定增融資也只募集到36億元,而原定目標是55億元。
不過,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實施,券商板塊整體市場表現將可能逐漸向好,這或許會為券商的定增提供一定的緩解。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