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永泰能源(600517.SH)發布的《關于公司核心管理人員第四次增持公司股票計劃的公告》稱,包括公司董事長在內的核心管理層,將通過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票,預計增持規模為1200萬股至1400萬股。
(資料圖)
此次增持還有一個重要背景。那就是6月中旬,單邊下跌近兩年的永泰能源股價創出新低,最低跌至1.33元,面值退市的壓力陡然加大。
公司前三次增持規模均在1000萬元出頭,而公司總市值則超過300億元。
以2020年11月的增持為例,參與增持的管理層達到265人,增持金額1600萬元,人均增持金額僅6萬元,上市公司副總級別增持金額也不過12萬元左右。
增持規模如此杯水車薪,對數百億公司市值而言似乎難以扭轉股價頹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18年以來,永泰能源總股本暴增,最新總股本達222.2億股,使得公司盈利被大幅攤薄,比如去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超過19億元,所對應的每股收益卻僅有0.0859元。
對此,也有多位投資者提議,“是否可以通過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回購注銷一些流通股本,通過縮股提振一下市場信心呢?”
7月3日,公司方面對其核心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計劃實行情況表態,“以后續公告為準,(此次)增持金額、增持人數會在完成后披露。”
利潤攤薄
整個A股,總股本超過200億股的公司數量在40家左右,但是絕大多數是千億級市值公司,300億市值出頭的只有遼港股份(601880.SH)和永泰能源。
永泰能源作為一家周期行業上市公司,2007年至今始終保持盈利,2020年凈利潤更是一度逼近45億元。只是,由于巨大的股本規模,導致股價被持續壓制。
十年前,永泰能源總股本為17.7億股,此后伴隨著多次轉增、定向增發,公司股本不斷膨脹。2016年5月時,其總股本達到了124億股,到2020年末,總股本再次增加至222.2億股。
這對公司每股收益帶來了巨大的攤薄影響。僅以盈利高峰期的2020年為例,面對巨大的總股本規模,公司44.85億元凈利潤所對應的每股收益也不過0.2元。
2021年、2022年,雖然公司每年凈利潤繼續維持在10億元以上規模,但是每股收益已經縮減至0.0479元和0.0859元。
而對于周期股,二級市場又無法給出較高的估值溢價。即便按照較高的20倍估值、2022年的每股收益計算,所對應的股價也不過1.72元。
這使得公司股價近幾年絕大多數時間保持在2元以下運行,稍不留神便會觸及面值退市的“警戒區”。
比如2020年2月6日,永泰能源便曾跌至1.16元,今年6月公司股價再次來到了1.3元附近。
上述背景下,永泰能源展開了2018年以來的第四次增持,計劃增持股份總數量在1200萬股至1400萬股之間。
這與上兩次增持的規模,基本相當。
2020年,股價創出上述1.16元新低當晚,永泰能源便曾拋出過一份增持公告。最終的增持結果顯示,參與增持人員共計67人,成交總金額為1861.3萬元。
同年11月,公司完成的另一次增持,參與人數則達到了265人(涵蓋所屬子公司核心管理人員共186人),成交總金額為1600.7萬元。
可能是由于參與人數太多,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增持金額并不算大,比如當時上市公司6位副總經理的增持金額也不過12萬元左右。
增持期間累計1600-1800萬元的增持金額,也難以對單日1億元、300億元的市值產生明顯帶動作用。
“(此次增持)更多還是表達一個態度,公司始終認為股價被低估,因為公司資產規模過千億、整體資產質量也還不錯。”另據一位接近永泰能源人士表示。
相關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永泰能源總資產(定期報告期末)便始終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2022年末公司所有者權益也超過了475億元,明顯高于公司總市值。
此外,從歷史三次增持來看,永泰能源都會在短期內完成,其中后兩次增持期間股價也出現過階段性上漲。
待儲能業務拉升估值
對于永泰能源股本數量過大的問題,此前已經有多位投資者建議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注銷。
今年5月公司還曾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暫無相關計劃。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公司將全力做好價值管理工作。隨著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和轉型發展有序實施,公司價值一定會得到充分合理體現。”
對于二級市場的持續低迷,永泰能源可能已經有所關注,但是解決起來難度似乎不小。
上述接近永泰能源人士指出,公司要發展新業務,用到資金的地方也很多。
假設,永泰能源能夠動用20億元進行股票回購,對公司總股本減少的實際幫助作用也不會太大。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何公司近幾年未展開回購,而只是通過管理層增持的方式來呵護股價。
至于上述人士所提及的新業務,是指永泰能源推進當中的儲能業務,這一定程度上補齊了公司原有煤電業務想象空間不足的劣勢。
2022年9月,永泰能源與海德股份(000567.SZ)共同投資10億元在北京設立德泰儲能,作為其儲能產業發展平臺。
德泰儲能,由永泰能源持股51%、海德股份持股49%,正在全力開展以全釩液流電池全產業鏈為主的儲能業務。
根據公司規劃,力爭2025年儲能產業形成規模,2027-2030年實現全釩液流電池市場占有率30%以上目標,成為儲能行業全產業鏈發展龍頭標桿企業,形成“傳統能源+新型儲能”雙輪驅動發展的新格局。
為了實現儲能業務的發展,公司還于去年通過德泰儲能收購匯宏礦業65%股權,進而獲取了上游優質釩礦資源以及提升高純釩冶煉技術。
6月29日,匯宏礦業一期3000噸/年高純五氧化二釩選冶生產線,在敦煌正式開工。
“此次五氧化二釩的生產線的采礦、脫碳、冶煉、化工四大工藝環節中均形成了技術上的領先性,公司的五氧化二釩成本將極具市場優勢。”德泰儲能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月友表示。
他指出,一方面,匯宏公司擁有釩礦的品位達到1.06%左右,單就礦的品位較同業已高出了25%左右,且其礦部分為露天開采,可進一步降低采礦成本。另一方面,永泰能源在煤礦、電力等領域的技術和人才資源也能夠平移到釩礦的開采、脫碳發電、生產和管理中,這也成為了公司相對獨有的競爭力所在。
這可能也是公司在煤電業務基礎上,向儲能行業進軍的重要邏輯。
不過,基本面不等于股價,二者運行節奏并不一致。雖然今年儲能行業景氣度顯著提升,多個渠道反饋終端需求高漲,但是二級市場反饋卻是叫好不叫座。
以納入Wind儲能板塊的50家上市公司為例,年初至今,股價實現正收益的也不過17家,區間漲跌幅平均值為-8.8%。
因此,未來儲能業務能否為永泰能源帶來估值提升仍待觀望。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