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大河網訊 近年來,河南沁陽市堅持筑巢搭臺吸引高層次專業人才、聯心解憂呼喚在外優秀本土人才返鄉創業、深挖實訓加強本土人才的挖掘培育,“鴻雁”“歸雁”“雛雁”振翅齊飛,匯聚人才“雁陣”為農村產業發展蓄能補勁。
筑巢搭臺引“鴻雁”。依托河南省科學院(沁陽)科創園、河南樂豐種業等產業孵化平臺,深化院地合作,與河南理工大學、洛陽市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人才合作關系,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立足土地流轉、農業種植等村級產業發展難題,推動高層次人才資源交流合作、先進技術研發,促進產業成果轉化落地。合作共建紫陵鎮皮筋頭飾、柏香鎮驢肉加工等片區化產業園區,加強政策、資金、管理、分紅等配套制度建設,以產業集聚、資源匯聚助推人才齊聚,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高標準落實《沁陽市英才計劃》相關待遇,為來沁人才提供全套服務保障,全方位消除人才的后顧之憂。
聯心解憂喚“歸雁”。健全完善“沁陽籍在外優秀人才庫”,按照專業、地域、資源等要素進行分層分類細化管理,建立縣、鄉、村、企四級聯絡機制,按照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針對性加強和在外優秀人才的感情溝通,同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建強制度保障、提供資金支持,讓在外人才回得來、有的干、干得好。探索建立人才獎勵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收益掛鉤機制和農村產業發展職業經理人報酬制度,用真金白銀來提高人才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吸引在外優秀人才發揮技術、資金、信息等優勢,把個人專長與家鄉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帶領鄉親發展產業、共同致富。
深挖實訓育“雛雁”。針對當前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才空缺、斷檔等現實問題,創新本土人才培養機制,注重將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采取“基層點單+組織派單+專家接單”的培養模式,組織農業農村局、科工局、人社局等市直單位和河南樂豐種業等農業企業與產業基礎薄弱村開展結對培養,選優配強專業人員,在田間地頭開展本土人才的挖掘培育。依托焦作工貿職業學院、沁陽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建立農業實習實訓基地,通過跟班學習、集中培訓、現場教學等方式,著力培養一批種植、養殖等方面的“土專家”“田秀才”和產業帶頭人。(張哲軒)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