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成都9月8日電 (杜成)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成立兩周年之際,四川證監局8日表示,北交所近日出臺的相關改革舉措,有利于四川更多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借助北交所改革機遇對接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服務四川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兩年來,四川多措并舉,大力扶持企業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四川省政府出臺企業改制上市行動方案,將“用好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與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直聯機制”作為四川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36條政策措施之一。強化培育,將“100家北交所重點企業”作為發展目標,幫助解決企業困難及融資需求,提供針對性指導;強化服務,通過調研走訪、上市培訓會、融資對接會等,細化對北交所后備企業的支持;強化財政獎補,四川財政對入庫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北交所上市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據了解,四川證監局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調研靠前、監管靠前、服務靠前,對四川省20個市州進行了走訪,目前北交所已成為各地資本市場戰略的主攻陣地。以成都市、德陽市兩地為例,成都市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并將“用好北交所直連機制”寫入成都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德陽市則與四川證監局、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北交所成立以來,充分發揮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用,逐步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下簡稱“小巨人”企業)的聚集地。截至2023年6月,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小巨人”企業占比已超過4成。
而四川的“專精特新”后備力量充足,“小巨人”企業共有343家,主要分布在成都市(201家)、綿陽市(35家)、德陽市(20家)、眉山市(15家),其中75家“小巨人”企業入選四川省2022年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占比21.86%。四川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并在北交所上市”的北交所制度改革紅利,將助力四川創新屬性強、成長潛力大的優質中小企業直接對接北交所,實現高質量發展。
該負責人還表示,本次北交所制度改革除了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外,還明確符合條件的企業無需掛牌12個月即可申報北交所,掛牌滿12個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掛牌后可直接申報北交所上市,也取消了掛牌企業晉升創新層需融資1000萬元的要求,進一步擴大了可申報北交所和晉升創新層的企業范圍。四川證監局將大力支持四川企業赴北交所上市,促進全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
截至2023年6月,四川181家掛牌公司中,39家滿足北交所上市標準,家數排名全國第11位;未掛牌的北交所后備企業132家,分布在資陽(21家)、成都(18家)、綿陽(15家)、宜賓(11家)等市州,其中已股改企業達20家。(完)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