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立標準、建制度,強監管、嚴執法,廣宣傳、重引導,分門別類制定措施,打出一套制止餐飲浪費“組合拳”。
制止餐飲浪費,對于守護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是影響深遠、必須做好的大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有力整治舉措使餐飲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全黨全社會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制止餐飲浪費,要教育、管理、法治多措并舉,注重從小處著手做出大文章。
“小算盤”打出大意識。作為全球人口大國,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數量不容小覷。據測算,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約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率達38%。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該數字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6%。每年被倒掉的食物,足以供應兩億人一年的口糧。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浪費糧食雖然看上去是個人行為,但卻可能產生全局性的危害。我國有14億多人口,每個人每個家庭節約糧食還是浪費糧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個小數目。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每個人都應打一打餐飲節約“小算盤”,算一算餐飲浪費的危害性,自覺開源節流,讓大國糧倉的根基更加牢固。
“小廣告”帶動大宣傳。在一些人的觀念中,吃喝見友情。為了款待客人,“盛宴”變成了“剩宴”。在不少地方習俗中,餐桌上的菜如果被吃光,主人會被認定“吝嗇小氣”,很多人怕“光”了盤子“丟”了面子,尤其是婚喪嫁娶宴席的浪費嚴重。制止餐飲浪費,要從改變觀念做起,讓節約理念深入人心。認真落實反食品浪費法規定,嚴禁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深入宣傳“不光盤子才丟面子”的理念,在餐飲場所的顯著位置張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海報,市場監管部門向餐飲服務經營單位、廣大消費者發出制止餐飲浪費提示,在全社會營造“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讓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蔚成風尚。
“小餐桌”體現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小餐桌體現大文明,帶動大文明。自2021年《反食品浪費法》頒布以來,許多餐飲企業積極推廣“小份菜”、“半份菜”,加快推廣“小份飯”、“半份飯”等,既借助“小份多銷”增加收益,又有效減少餐飲浪費。要繼續推行“半份菜”“小份菜”,推行“人數減一”的點餐方式,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按需點餐。各餐飲單位服務員要主動提醒顧客餐后打包,并提示菜品的儲存方式和再加工方式。推動外賣平臺優化餐品供給結構,設置“小份菜”專區,大力推廣小份飯菜。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為參與“小份菜”“小份飯”供應的商戶提供流量支持,對消費者綠色消費行為給予鼓勵性補貼。
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成就大事。14億多人共同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每一餐做起,從節約一瓶水、節約一碗飯做起,不棄微末、日積月累,必能以高水平的社會文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向秋)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