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提升環境促發展”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我省從政府和市場主體兩個維度,制定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1+2”政策框架,即一個《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升行動方案》,促進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兩方面政策措施。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優良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成長、壯大的必然條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省委研究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專題會議提出,把“該放的放到位、該降的降到位、該給的給到位、該扶的扶到位”,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省市場監管局總經濟師董若潔在會上介紹,今年以來,我省民營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但基礎仍不牢固,亟需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幫助民營企業紓困解難、改善預期、提振信心。
發布會現場
“1+2”政策涵蓋哪些內容?
“1”即一個《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升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主要包含5個專項行動。
一是政策清理完善行動。主要是通過運用政策明白卡、惠企政策計算器等措施,讓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地知曉政策、獲取政策、用好政策。
二是融資難題破解行動。主要是通過信用增信的方式,讓民營企業更容易獲取金融支持,實現無抵押貸款,幫助大家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緩解資金壓力。
三是拖欠賬款清理行動。主要是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加快拖欠賬款的核實、清償,對拖欠金額大、欠款周期長的實行省級督辦,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審查,嚴禁墊資修建,防止出現“邊清邊欠”。
四是資源要素保障行動。主要是加快解決土地遺留問題,積極推動不動產產權證辦理。加大高峰時段用電、用氣保供力度,保障正常生產經營需要。切實解決好民營企業人才引進和用工保障。
五是政務服務效能提升行動。主要是大力營造國企民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推行包容審慎監管,統籌開展“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縮減入企檢查次數,最大限度減少對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尊商重商的濃厚氛圍。
“2”即促進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兩方面若干措施。其中,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具體包括5個方面10項措施。涉及鼓勵創新、支持融資、降低成本、公平競爭、市場拓展等內容。
進一步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包含6個方面22項具體措施,包括優化準入準營環境、保護合法權益、降低經營成本、鼓勵引導自主創業、拓展發展空間、加強服務支撐等。
“1+2”政策框架有哪些特點
董若潔介紹,此次“1+2”政策框架,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系統性。將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升行動方案與惠企助企政策分開制訂,增強了政策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升行動方案》主要著眼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打破制約發展環境的關鍵癥結,進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務質效。兩個配套政策主要著眼于激發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內生動力,通過“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幫助他們解難題、增信心、謀發展。
二是精準性。截至6月底,我省市場主體為870.62萬戶,其中民營市場主體847.39萬戶、占97.33%。民營市場主體中,民營企業232.53萬戶、占27.44%,個體工商戶604.15萬戶、占71.30%。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都較為龐大,面臨的困難和政策需求差異很大,分別針對不同的主體出臺政策措施,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需求,實現精準滴灌。
三是創新性。“1+2”政策體系既充分借鑒省外經驗做法,又結合我省實際,力求做到務實管用。比如,建立融資征信“白名單”制度,依法推動納稅、社保、公積金、不動產等信息與金融機構共享,提升信用貸款的可得性、便捷性。
下一步,省市場監管局(省民營辦)將會同省級相關部門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全方位政策解讀,持續跟蹤政策落實情況,讓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更強的獲得感,增強發展信心。同時,我們將廣泛收集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全力推動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川觀新聞記者 寇敏芳 史曉露 蘭珍)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