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金融情報局網_中國金融門戶網站 讓金融財經離的更近

三峽大壩發現100斤重的鱤魚,常被視為淡水的害魚,是否人工投放|熱點評

當前位置:金融情報局網_中國金融門戶網站 讓金融財經離的更近>資訊 > 國內 > 正文  2023-07-03 11:57:58 來源:旅行密碼屋

在三峽大發現了大量的鰱鳙魚群,還存在百斤的鱤魚,鰱魚和鳙魚比較常見,但是鱤魚的出現,還是引發了人們的熱議。

《中華烹飪古籍經典》中記載:“鱤魚味甘,性平。吞喝同類,池中有此,不能畜魚。”鱤魚視淡水魚中的王中王,生性兇猛,動作敏捷,常常攻擊其周圍的魚類,甚至還能吞下比自己嘴大的魚類。常常被視為淡水養殖的害魚。那么為什么三峽大壩會出現多樣化的魚群,鱤魚的出現是否需要人工干預呢?

為什么會出現多樣化的魚群

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到了國家政策的高度。其中我們國家人口、資源與環境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就是三峽庫區了,自從決定建立三峽大壩,移民工程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隨著改革開放腳步的不斷前進,三峽庫區提出了四大核心主題任務,其中,移民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成為國內外普遍關注的敏感問題,也是被公認的兩大世界級難題。


【資料圖】

自三峽大壩建成以來,各級政府和專家學者對于三峽庫區四大核心任務和兩大難題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提出了很多有用的觀點,國家經過反復地研究和斟酌,為了加強對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進行庫區兩岸功能劃分。對長江中上游各個支流和不同蓄水點的形態范圍、空間分布、生態環境現狀,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

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態環境,以及三峽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的要求,制定出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規劃,劃分出庫區功能區,作為三峽庫區土地利用和生態保護的依據,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導。

加大對重污染企業防治和監管力度。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工業項目環境準入規定,根據《三峽水庫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在批件環節緊緊把住關口,任何有可能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事故的化工、造紙、石化、冶金等企業禁止在庫區建廠,同時積極尋找并推進庫區的支柱產業,優先發展摩托、化工、汽車、輕紡、食品、醫藥和建材等產業,對于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的產業限制其發展,推進庫區產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防止水土流失,庫區兩岸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進行科學的引導。三峽地區的天然林和發育較好的次生林加大了重視和保護力度,加大退耕還林力度,推廣生態農業,保護好庫區兩岸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在三峽庫區及其主要次級河流兩岸嚴格控制經營性養殖規模,建立畜禽集中養殖和經營的場所,鼓勵養殖戶保持適度規模,不要盲目擴大,這樣既可以專業化養殖,也可以對養殖產生的糞便垃圾集中處理,變廢為寶,推廣有機肥,減少和合理使用化肥,推進高效生態農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積極推動次級河流和船舶污染治理。在庫區建立船舶污染物防治的基礎設施,并且加強對船舶污染物的治理研究,嚴防死守可能污染水域得石油和化學危險品泄漏,并且國家于2018年4月出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針對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標準進行了明確規定,對于可能發生的船舶污染事故也提前進行了應急處置措施的考慮,并對相關法律責任進行了規定。讓船舶的污染排放和治理、應急的處置等有法可依。

動物保護政策的不斷推進,生態的多樣性。在動植物種類上也有明顯的體現,現已查明,三峽庫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二級保護動物3種。

長江流域中大家耳熟能詳的珍稀動物就屬中華鱘了,這種大型的江河洄游性魚類,有“活化石”之稱,為什么這么說,是因為它的物種是目前世界上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也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宜昌成立了專門研究機構,開展中華鯨的人工繁殖和保護工作。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中華鯨研究所已經掌握了一整套科學、成熟的鯨魚人工繁殖技術,同時,不間斷地進行幼苗放流,使其回歸大自然。

20多年來,中華鯤研究所共向長江、珠江等流域放流各種規格的中華鯤481萬尾,放流胭脂魚3.6萬尾,流放史氏鱘30余萬尾。

長江流域實行禁漁政策。2002年起,農業部開始在長江中下游試行為期三個月的春季禁漁政策。2003年起,長江流域10個省(區、市),8100多千米江段開始全面實施禁漁期。

禁漁范圍為鄱陽湖區、洞庭湖區及云南省德欽縣以下至長江口的長江干流、部分一級支流區域。在禁漁期內,只能捕撈專項管理的長江刀魚和鳳尾魚,其他所有魚類的捕撈作業都是全面禁止的。

經過20多年禁漁政策的實施,根據國家權威機構的監測報告,禁漁之后,長江流域的魚類資源趨于好轉,出現了像上文中提到的鰱鳙、鱤魚等魚類,且長江各段的漁業資源也相對平穩,開禁后,捕魚數量也有明顯的提升,同時國家也在長江流域的各個江段都進行了物種監測點的布控,通過監測,發現長江流域的物種較為穩定,生物多樣性也較高。

這一套國家政策組合拳打下來,三峽大壩下出現多種類魚群也就順利成章了,這也是國家生態治理成果的展現。

是否需要人工干預

因為鱤魚生性兇猛,以魚為食,對經濟魚類的養殖危害較大,三峽大壩下出現百余斤的鱤魚是否會影響長江流域的魚類多樣化?是否需要人工干預,成為近期專家們討論的焦點。要判斷是否需要人工干預,就不得不了解清楚鱤魚的生活習性。

鱤魚一般生活于水的中上游,為江河半洄游性魚類,動作敏捷.游泳迅猛,常攻擊追捕其他魚類,是一種大型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其魚苗在卵黃囊消化后,就開始吞食其它魚苗。在保持水體生態平衡中,能起到淘汰病、弱和抑制小雜魚類的作用。

鱤魚的繁殖習性與四大家魚相似,產漂流性卵,水溫20~27℃時產卵最盛,胚胎在順水漂流中發育,生長迅速,一般生長3至4年可成年,成年后鱤魚身體最長可以達到2米,體重可以達到120斤。

一般來說,5-6月為鱤魚繁殖季節,鱤魚在逆流中產卵后,幼魚從卵中孵化,河游入主干流的附屬湖泊中攝食、長大。等到秋末冬初,鱤魚的幼魚和成魚又會洄流到干流的河床深處過冬。鱤魚的年齡可用耳石進行推算。

鱤魚在我國各大水系皆有分布,自然資源原本相當可觀,但是近幾年來其野生資源急劇下降,目前,除長江及與長江直接相通的湖泊中尚可捕捉到鱤魚外,其它絕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已難覓鱤魚蹤跡。鱤魚現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瀕危及受威脅水生物種名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鱤魚以捕食周圍魚類為生,對養殖業造成了一定損失.故常被視為“害魚”而被清除 ;其次,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

大量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已造成水文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致使鱤魚棲息地環境遭受污染.導致鱤魚自然資源的下降:最后,鱤魚肉質鮮美少刺.所以一向被視為大型高檔淡水經濟魚類。其肉可入藥,鮮用,味甘;性溢;無毒,具有暖中、益;胃、止嘔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反胃吐食等癥,宜常服,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量加大,價格上漲,導致大肆捕撈,致使鱤魚野生資源急劇下降。

因此現階段,三峽大壩下出現百余斤的鱤魚說明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效顯著,生物多樣性開始出現,鱤魚的出現也是生態環境優勝劣汰的體現,淘汰的是一部分病殘、弱小的魚類,無需人工干預,就像狼與羊的關系一樣,如果狼少了,草原可能也會被羊群吃光,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所以自然萬物有其特有的內在規律在運行,保持生態的平衡才能獲取更大的利益。

關鍵詞: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