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_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_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中國金融情報局網-關注品牌質量,聚焦時代發展!

網站首頁

中國金融情報局網

科創板過會企業增至25家 兩家企業同日受理

當前位置:中國金融情報局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2019-06-27 11:40:30 來源:新京報

科創板過會企業正在不斷增多。6月26日,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鉑力特”)、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瀚川智能”)的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經上市委審議通過。至此,科創板過會企業數量達到25家。

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委已經召開了10次審議會議,過會率仍保持為100%。

兩家企業同日受理

歷時83天

鉑力特和瀚川智能分別來自陜西和江蘇,所屬行業分別為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兩家企業均于4月4日獲得受理,4月16日進入問詢階段,并且均經歷了三輪問詢。從受理到過會的時間均為83天。其中瀚川智能回復問詢的速度更快,5月份之內即完成了三輪問詢回復。

鉑力特于4月4日獲得受理,5月12日、5月30日、6月14日分別回復三輪問詢。其擬融資金額為7.00億元,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瀚川智能分別于5月5日、5月19日、5月28日公布了三輪問詢回復。其擬融資金額為4.68億元,保薦機構為安信證券。

在上市標準方面,兩家企業均選擇第一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在審議會議上,上市委對兩家公司提出了7個問題。其中鉑力特收到4個問題,涉及到代理業務、核心技術、政府投資、科研項目配套經費等。瀚川智能收到3個問題,涉及到核心技術、預收款項、應收賬款等。

鉑力特政府補助金額較高

合作研發模式受關注

鉑力特的主營業務為工業級金屬增材制造(3D打印),涵蓋金屬3D打印設備的研發及生產、金屬3D打印定制化產品服務、金屬3D打印原材料的研發及生產、金屬3D打印工藝設計開發及相關技術服務(含金屬3D打印定制化工程軟件的開發等)。其自稱為國內增材制造行業早期的參與者之一,擁有授權發明專利35項、實用新型專利52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

2016-2018年三年間,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6,634.33萬元、21,994.84萬元、29,147.92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873.79萬元、3,587.01萬元、5,799.39萬元。

在科創板受理企業中,另一家企業先臨三維的主營業務也是3D打印,其2018年營收為4.01億元。與先臨三維相比,鉑力特的營業收入不及先臨三維,不過凈利潤則有所領先。先臨三維是鉑力特的同業競爭對手,同時是其主要客戶之一。

在鉑力特的業績增長中,政府補助有相當一部分貢獻。2016-2018年,該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736.75萬元、1,256.60萬元和2,455.64萬元,政府補助在利潤總額中占比分別為22.58%、30.60%和37.25%,占比較大,且逐年上升。

除此之外,鉑力特還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按照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2016-2018年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金額分別為357.53萬元、317.21萬元、644.49萬元。若將政府補助和稅收優惠金額相加,2018年合計占凈利潤比重超過50%。

上交所在多輪問詢中均關注到其合作研發模式。鉑力特與西工大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于2018年聯合成立鉑力特協同創新研究院。二者還有持股關系,西北工業大學的全資子公司西工大資產管理公司為鉑力特第三大股東,持股14.49%。另外,鉑力特董事、首席科學家黃衛東,目前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衛東在西工大任職期間獲得授權的職務發明有27項,在鉑力特取得的發明專利有7項。在鉑力特成立初期,西工大同意將黃衛東科研團隊研發的科技成果以獨占方式許可鉑力特使用。

上交所要求披露相關專利權屬情況,以及核查鉑力特對西工大是否存在技術依賴。

瀚川智能營收高度依賴第一大客戶

曾沖刺創業板

瀚川智能的主營業務為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從事汽車電子、醫療健康、新能源電池等行業智能制造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

瀚川智能在近三年實現了較快的業績增長,2018年凈利潤為2016年凈利潤的近30倍。2016-2018年,瀚川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022.64萬元、24,384.91萬元、43,601.7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42.71萬元、3,282.68萬元、7,111.36萬元。

不過,其存在客戶集中度高的風險,對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持續超過七成。2016-2018年,瀚川智能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459.54萬元、17,744.93萬元和32,705.08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3.04%、72.82%和75.07%。同時,其第一大客戶泰科電子一家的銷售收入占比一度超過50%,在2018年才降至50%以下。2016-2018年,瀚川智能對泰科電子的銷售收入分別為8707.09萬元、12346.72萬元和15657.36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03%、50.67%和35.94%。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說明對泰科電子系的銷售收入金額及占比高是否具有合理的商業原因,以及對泰科電子系是否存在其他依賴事項。瀚川智能稱,客戶集中度較高與下游行業的競爭格局及公司采取的發展戰略、所處的發展階段有一定的關系,汽車電子行業景氣度較高,產品迭代速度加快,而泰科電子注重新產品開發,每年固定資產投入巨大,為設備供應商提供了市場空間。

瀚川智能的研發投入占比較低。2016年-2018年,瀚川智能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1%、5.19%、4.50%,均不足10%且逐年下降。

瀚川智能早已開始準備沖擊上市,其曾經的上市目標為創業板。2018年6月,瀚川智能就已在江蘇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輔導機構同樣為安信證券。今年1月,安信證券完成了第二階段的輔導工作,其向江蘇證監局提交的輔導工作備案報告顯示,瀚川智能擬發行A股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