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相關資料圖)
丨作者:村姑陳
《1》
收到一則私信提問。
“想問一下,金駿眉作假的都會摻什么東西?茶梗?葉片?還是其它?”
講真,這種用料不純的作假,在冒牌貨金駿眉里算是一眼假。
將干茶拿到手的第一時間,謊言立馬就會被揭穿。
因為在茶圈,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金駿眉的金貴難得之處,在于原料。
制茶時,只取芽頭,不含梗葉。
作為紅茶制茶歷史上,首次開創了以芽頭加工成紅茶的成功例子,金駿眉早在十多年前就火遍了茶圈。
動輒七萬、八萬顆茶芽才能制成一斤成品的金駿眉紅茶,作為高端紅茶的代表。
一旦摻雜了茶梗、老葉,或者是明顯的斷裂葉片。
如此“名不副實”的情況,著實不應該。
不過金駿眉作假問題,遠不止是用料不純粹,沒有使用純芽加工。
以下這3個作假例子,隱藏偽裝得更深。
《2》
一、產地作假。
很多新茶友對金駿眉的認知,尚且粗淺。
認為那是用芽頭制成的紅茶。
只要制茶原料,是純純的茶芽。
外加上,遵照金駿眉的大致制茶流程,萎凋、揉捻、發酵、干燥。
一番操作下來,最終做出來的茶葉成品,就有資格叫做“金駿眉”。
但這樣想是不對的。
因為,金駿眉是地理標志產品。
唯有原定產區范圍的茶芽原料,才能適制金駿眉。
翻開《金駿眉茶》的行業標準,里面有著白紙黑字的明文規定。
只有以桐木村為核心的565平方千米的核定范圍的高山茶樹單芽,才能產出風味純正的金駿眉。
除此外,一切外地、外省的原料,都達不到金駿眉的適制要求。
話說,金駿眉為什么要這么強調產區范圍呢?難道金駿眉茶就不能簡單當成一種工藝嗎?
且慢,這與農產品的特性有關。
除了金駿眉,普洱的六大名山、獅峰龍井、三坑兩澗的核心正巖茶等,但凡是好茶,就離不開特定區域范圍限定。
哪怕不是茶葉,臍橙、大米、小麥、水蜜桃、荔枝、芒果等農產品,也存在特定的知名產地認證。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對金駿眉紅茶而言,強調原產地保護,恰恰是對好茶的保護。
對廣大茶友來說,當你認準了原產地再去買茶,更能喝到風味正宗的金駿眉。
《3》
二、黃芽金駿眉。
這幾年隨著直播賣茶的興起,不少直播間能看到優惠價出售的“黃芽金駿眉”。
話說,金駿眉就是金駿眉,這神神秘秘的黃芽金駿眉又是何物?
當特寫鏡頭一掃,看到干茶狀態的一瞬間,心底瞬間有了答案。
原來,黃芽金駿眉的“黃”,那是真的足夠黃。
整片干茶,全部泛著怪異的金黃色。
遠而望之,黃燦燦的。
在錯誤識茶觀念引導下,或許有不少茶友相信,這樣的黃芽金駿眉看著挺正宗的。
原因是,干茶芽頭足夠黃。
金駿眉嘛,既然茶名里面帶了一個“金”字,那理所應當是越金越好。
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徹底就是錯的。
買紅茶金駿眉,遠不是越金越好。
金駿眉的“金”,其實指的是產量稀少、金貴,并不是指干茶顏色。
而且,按照行業標準的描述,金駿眉的干茶條索顏色是金、黃、黑相間。
從色譜分布上,大約是三分為黃,七分為黑。
整體干茶以深色偏黑的顏色為主,間或帶有明顯的金毫。
如果從頭到尾,全部只剩下發黃的芽頭顏色,顯然不對勁。
若是不出意料,這樣的黃芽金駿眉,大多數用了高產新品種的芽頭制成,產區環境、適制樹種,并不正宗。
《4》
三、梅占金駿眉。
提到金駿眉的樹種適制性,再次想到一個關聯素材。
比起所謂的黃芽金駿眉,圈內爭議聲最大的,其實是梅占金駿眉。
梅占,茶樹品種名。
原產地是閩南蘆田,別名高腳烏龍。
早期在制作烏龍茶(閩南烏龍、閩北烏龍)為主,發展到后來,也有不少梅占工夫紅茶的出現。
甚至有熟人還和我們反映過,在浙江當地有一款小眾綠茶,樹種用的也是梅占。
從烏龍茶,到紅茶,再到綠茶,可以看出,因為高產、制優率高、扦插繁殖力強,梅占的制茶運用范圍較為廣泛。
但將梅占茶樹的芽頭采下來后,按照金駿眉的制茶工藝加工,面臨著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現狀。
在這背后,大有文章。
前面提到過,行業標準內認可的金駿眉,有且僅有以桐木高山茶樹的單芽為原料。
桐木高山一帶,平均海拔超過千米。
屬于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管理嚴格,外來車輛沒有提前報備沒法順利入關。
作為生態保護區內走出來的名茶,金駿眉的產區環境優勢,堪稱獨一無二,其余紅茶沒法復制。
再回到樹種方面,話說,乍一聽神秘兮兮的“桐木高山茶樹”,究竟是什么?
從我們的多次深入實訪看,以桐木菜茶為主。
菜茶,由茶籽繁育而成,是茶樹有性繁殖的產物。
桐木菜茶的背后,蘊藏著當地龐雜的多元化茶樹群體種基因。
普遍上,菜茶產出來的芽頭,個頭相對短小緊實,但內部蘊藏的茶味物質不可小覷!
再說回梅占金駿眉,雖然在茶圈,梅占茶樹的綜合能力很出色。
但在桐木當地,極少引入種植。
畢竟,桐木作為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嚴禁毀林開荒種茶。
桐木當地的茶園,大多呈現零散分布狀,由茶農先民們開拓而來。
茶樹大多分布在原先的老茶地,出于生態保護,當地基本看不到連片大規模種植的巨大茶園。
再加上,作為桐木當地的“原住民”,桐木菜茶在當地扎根已久,分布著不少樹齡極老的老茶樹。
老茶樹作為不可多得的優質資源,當地茶農肯定舍不得隨便挖掉改種成梅占。
所以在可種面積有限,沒有多余空間的前提下,包括梅占、奇蘭、黃觀音在內的熱門茶樹品種,當然不會被隨便引入桐木種植。
即便有偶爾的幾棵,也難成規模。
所以,當茶友們在市面上買金駿眉時,遇到所謂的梅占金駿眉、奇蘭金駿眉、金牡丹金駿眉等,不用多說,這些品種茶一概都不是桐木原產。
較真起原產地保護,茶樹適制要求,并不過關!
《5》
桐木高山所產的金駿眉,是茶界奢侈品。
每斤售價,起碼在萬元起步。
低于這個價位的,按照市場行情,買不到真貨。
桐木金駿眉為什么這么值錢,從它的來歷,能找出不少原因。
產量少、知名度高、風味好、茶味鮮醇、茶香清雅、回味持久。
拋開別的不說,單純以桐木高山茶樹單芽為原料,制茶難度就不小。
茶圈內,以芽頭制茶的例子有不少。
白毫銀針、君山銀針、湄譚翠芽……
但金駿眉在其中,比較特殊。
因為,桐木菜茶的芽頭,相對偏小,短小精悍,風味濃縮。
同樣都是茶芽,但“大芽頭”與“小芽頭”采下來,人工投入完全不是一回事。
類似于同樣是剝花生米,果仁飽滿的大粒花生,輕而易舉就能在十幾分鐘能剝出一大捧。
但癟粒的小花生,需要費更多時間,更多人工,才能剝足一捧。
采茶難,可采茶時間有限,采摘過程要耗費大量人工。
光是從制茶投入,就能算出,金駿眉的價格不便宜。
那些隨便用外地便宜茶青假冒出來的金駿眉,當然不能同日而語!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