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線一站式退費平臺,患者通常只要跑一次就能辦成門診退費;新啟用10臺智慧自助終端機,5大類29項常規體檢項目實現一鍵申請;新改造后的急診半幅區域啟用,搶救床位成倍增加;新設老年人自助服務區,由專門的志愿者“駐扎”此處提供指導……
門急診環境、流程改造之“新”,反映出江大附院積極推進優質醫療服務舉措之“實”。今年,江大附院門診部緊扣群眾就醫需求,以方便患者、優化流程為核心,以破難題、補短板、提質效為目標,開展“三優促發展,門診建新功”行動,真抓實干疏解就醫過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下大力氣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用心用情跑出優質醫療服務的“江濱加速度”。
環境之變:
(資料圖)
“顏值”與“高效”兼備
在就診高峰時段走進三甲醫院的門診大廳,最先映入眼簾的,往往是導醫臺外扎堆的人群和收費處排起的“長龍”。
8月29日上午9點,當記者進入江大附院門診大廳,上述“常規”場景并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導醫臺外零散的幾名咨詢者,耳旁也沒有此起彼伏的服務電話鈴聲。
“看到這樣的門診大廳實景,似乎會感覺來醫院看病的人少了,實際上,門急診改造后,每月的就診人次是逐步上升的,1-6月同比增長了近3萬人次。”江大附院門診部主任朱蓓說,之所以會產生就診人數明顯減少的“視覺感”,有幾方面的原因。
為了提高患者的就醫感受,江大附院門診部積極轉變理念,對導醫臺的服務模式進行改進。一方面將咨詢電話接聽業務安排至后方辦公室,分散工作量。另一方面,前移服務陣地,讓護士走出導醫臺,進行走動服務、主動服務,及時發現患者的就診需求,在切實幫助患者解決不便的同時,也能及時對人員進行引導分流。
在朱蓓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于門診大廳南側的收費區域。升級改造后的收費窗口一改以往貼滿提示、告知的玻璃窗,替換為清晰顯示的電子屏,傳統的小窗口封閉式服務也轉變為開放式、零距離、無障礙服務,患者與收費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加直接方便。此外,以原木色和白色為主的色調,也讓環境更加簡約、現代化,具有親和力。
對面原本的自助掛號區則改造成專家介紹欄,專家的姓名、所在科室、坐診時間、擅長技術等信息全部上墻,方便患者按需選擇、掛號。而這里更為寬敞、明亮、整潔的環境,也給患者帶來了不同的體驗感。
流程之變:
多項業務
實現“一站辦理”
“上個禮拜來看病,醫生建議做個CT 檢查,繳完費被安排在第二天上午,結果臨時出差沒做成。正好今天有空,就到這里來退費,很快就辦好了。”在門診大廳北側的門診綜合服務中心8號窗口,辦完退費業務的葛女士對醫院新推出的“一站式退費”服務贊不絕口。
“由于門診醫療服務流程的特殊性,不可避免會產生退費情況,從去年我院門急診統計數據來看,平均每天退費單據將近100張,退費類型包括藥費、檢查檢驗費、治療手術費等,費用對應多個科室,其中涉及兩個及以上類型的退費占比就有79%,患者及家屬常常需要往返于不同科室逐一確認審批蓋章,著實不便。”朱蓓說,為了解決傳統的門診退費環節多、流程復雜難題,5月,由門診部主導,信息處、醫技科室、財務處及其他臨床科室協助,打通信息壁壘,通過信息化再造退費系統,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確保患者在短時間內完成退費業務辦理。
朱蓓介紹,目前門診綜合服務中心的11個窗口,除了“一站式”退費,還可“一站式”辦理檢查預約、門診疾病證明相關審核、醫保辦理等業務,做到了信息多跑患者不跑,有效避免患者來回奔波辦理的不便。
作為此次改造的重點區域之一,急診科改造已接近尾聲,有一半區域投入使用。“急診科原先僅有6張搶救床,一旦短時間內有集中收治需求,將難以滿足。”朱蓓說,對此,經過院方研究,對急診進行資源整合和擴容升級改造。目前,醫院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大大提升,急診搶救床位增至20張,另增設20套氧氣、負壓吸引器接頭設備,以應對突發事件。同時,EICU整體移至門診3樓,床位由8張增至16張。后期,還會將急診與放射科打通,新增急診專用CT,以更好地滿足急診救治需要。
服務之變:
“數字”與“適老”交融
新添置的先進數字化設備,是此次門診改造中的一大亮點。
上午10點,在門診檢驗區,患者林先生通過取號機拿到號頭后,在等候區坐了幾分鐘,系統提示他到4號采血窗口采血。
透過窗口玻璃,林先生看到兩張由系統自動貼好印有其身份信息的標貼,從機器中送出,工作人員掃碼核對身份后,很快為他完成了抽血。
5月,江大附院引進了自動化標本選管系統,根據采血項目智能選管,自動粘貼條碼,使服務更加優質高效。患者如果通過手機繳費,出示個人碼即可完成檢驗項目的讀取,還能直接在手機上查看檢驗報告單,充分實現了互聯網醫院信息化的優勢。
“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幫助患者便捷就醫,醫院還新添了10臺‘江大附院智慧自助終端’。”話語間,朱蓓掏出手機,打開支付寶,通過掃碼進入智慧終端。預約掛號、門診繳費、取號退號換號、慢病掛號、自助檢查(免掛號費)、病歷打印、個人條碼、費用查詢、物價查詢9大功能立刻顯示在主頁面上。
朱蓓在大屏上點擊“自助檢查”選項,跳出的檢驗項目、影像檢查、核酸檢測、超聲檢查等5大項檢查,幾乎涵蓋所有常見檢查項目,患者按菜單操作付費后即可預約。
就診進入高端數字化時代,那么,不精通電子產品操作的老年人看病,是否會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
“結合《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便利老年人就醫服務方案》,門診部持續開展‘尊老助老,‘橙’心服務’主題活動,拓展各項適老化服務。”朱蓓介紹,在門診大廳,設有愛心座椅、老年患者優先窗口、特殊老年患者粘貼相關標識等。以導醫臺為中心,形成區域化的門診助老服務點,由專人專崗負責,可為老人提供就診咨詢、預約號源、檢驗檢查報告查詢、輪椅、拐杖、老花鏡等服務。對于無親屬陪護的8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專人提供陪同服務,確保老人院內就診順暢、安全。據悉,門診患者就診流程涉及的多個科室形成了完整的助老服務鏈條,現已完成1個助老服務站和13個服務點的建設工作。
“門診部創新適老服務方式方法,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周全、貼心的服務,讓老人的‘慢速度’能夠跟上互聯網的‘快時代’。”朱蓓說。(記者 楊泠通訊員錢小薔 羊城 孫卉)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