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7日,大摩發布研報“看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隨后寧德時代股價大跌超6%。昨日,大摩大幅下調隆基綠能目標價引起市場的關注。
大摩腰砍隆基綠能目標價
摩根士丹利稱,將隆基綠能的目標價從58元下調至38元,并小幅下調今明兩年每股盈利預測,并稱其較行業競爭對手增長更慢。不過報告仍指出,市場對電池板模塊的盈利能力擔憂過度。該消息一出,隆基綠能股價應聲下跌,昨日由漲轉跌,截至收盤,股價收于27.34元,跌幅0.58%。
事實上,從隆基綠能外資持股情況來看,摩根士丹利持有隆基綠能股份在外資中排名第五,在北向資金持倉中占比為4.95%。同時,從摩根士丹利的A股持倉來看,隆基綠能排名第七,是光伏新能源賽道持股市值最高的個股。
然而,隆基綠能股價早已跌破大摩目給出的標價38元,有市場人士認為,摩根士丹利這一下調目標價看似利空,實則看多。
此前,大摩“唱空”寧德時代遭國內分析師反對。天風證券電新首席分析師孫瀟雅直言,摩根士丹利于2020年、2021年也曾看空寧德時代,并稱“研究和投資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長江證券觀點認為市場反應是明顯過度的,摩根士丹利下調寧德時代的評級,并非因為對美國供應的擔心,而是基于短期電池產能過剩,擔憂價格戰和市場份額波動,屬于摩根士丹利對行業景氣的判斷。
光伏巨頭持續擴產
6月7日,光伏行業兩大龍頭通威股份、隆基綠能雙雙披露了最新投資擴產計劃,投資金額均超過百億元。而在此之前,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也宣布了其擴產計劃。
根據公告,通威股份擬在成都投資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項目,預計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105億元;隆基綠能計劃在西安市投資建設年產20GW單晶硅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項目投資總額約為125億元。
從兩大龍頭此次披露的投資計劃來看,擴產行為旨在進一步提升光伏業務競爭優勢、強化一體化布局。
公告顯示,隆基綠能此次擬投資項目總體規劃分為三期,其中一期為年產20GW單晶硅棒項目、12GW單晶電池項目,二期為年產12GW單晶電池項目,三期為預留擴產和配套產業鏈項目;同時配套建設隆基全球創新中心項目。其中,一期項目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投產,2025年底前達產。
光伏產能過剩未必是壞事
傳統意義上的產能過剩是生產能力飽和、產品無法銷售造成的人力和資源配置的浪費。但梳理光伏行業的實際情況,近年來,每年的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都以比較大的幅度在增長。從需求來看,光伏裝機長期保持增長的趨勢沒有變,而且在“雙碳”目標下,還在進一步加速。今年一季度,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3.66GW,同比增長154.8%。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光伏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降本增效是行業的主旋律。從這個角度講,在行業需求不斷增長的大背景下,光伏行業只有落后的產能,沒有過剩的產能。
東吳證券則認為,從供給與需求角度來看,硅片產能未來存在過剩風險。供給端2022年底硅片名義產能達600GW+,考慮到落后產能淘汰、產能利用率等,可測算實際有效產能約260GW+;需求端2022年全球新增裝機量約230GW,考慮到容配比等,硅片需求約290GW+,硅片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未來隨著硅片技術變革減少、落后產能淘汰率下降,硅料等瓶頸因素消失、產能利用率提升,硅片名義產能存在過剩風險。硅片質量為后續競爭的關鍵要素。硅片產能過剩將放大硅片質量的重要性,下游對質量優秀硅片的傾向性凸顯。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