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珠海市住建局印發通知,官宣開始全面執行“認房不認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文,推動落實首套房貸款“認房不認貸”,并將其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隨后的8月30日,廣州打響了執行“認房不認貸”第一槍之后,各地跟進速度很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8月30日至9月6日,已經有廣州、深圳、中山、武漢、惠州、東莞、上海、北京、重慶、佛山、成都、江門、鄂州、廈門、長沙、南寧、蘇州、無錫、寧德、清遠、沈陽、韶關、杭州和珠海等24個城市官宣全面執行“認房不認貸”。另外,安徽和江蘇發文,在全省范圍內推動落實“認房不認貸”。
“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釋放了部分觀望和積壓的購房需求,給房地產市場注入了暖意,但各地效果有所不同。一線城市樓市熱度上升的特征最明顯,新政帶來看房量和成交量的增長,新房市場對政策的反應速度相對更快。
與一線城市相比,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受城市購房需求的規模、原本房地產政策寬松程度等因素影響,“認房不認貸”對二線城市的市場影響稍弱,對三四線城市的影響更遜色一些。同時,一線城市政策的執行,也會對周邊的二三四線城市人口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8天24城跟進“認房不認貸”
2023年8月25日,三部門聯合發文,推動落實“認房不認貸”,即購房家庭的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房,不管在全國范圍內是否有貸款記錄,貸款是否結清,在當地購房均按首套房貸政策執行。這項政策作為政策工具,被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政策調整窗口就此打開。
5天后,廣州率先響應,在全市范圍內執行“認房不認貸”;當日晚間,深圳發文跟進。其后,9月1日當天,上海、北京先后發文,也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執行“認房不認貸”,超出市場預期。
在三部門和一線城市帶動下,各地響應速度很快,從8月30日至9月6日,至少有24個城市官宣執行“認房不認貸”。僅9月1日當天,除了上海和北京之外,還有重慶、佛山、成都、江門、鄂州、廈門、長沙等地官宣跟進。
此外,9月1日安徽省住建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結合安徽住房信貸政策及實施情況,參考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會商提出了執行首套房貸“認房不認貸”的政策,以安徽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推進工作組名義印發,指導各市因城施策執行。不止安徽,江蘇也從省級層面發文,支持各地因城施策,落實“認房不認貸”等政策。
實際上,住建部在今年7月召開的企業座談會上,就明確提出了需求端政策調整的三大方向,除了“認房不認貸”之外,還有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以及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近期相關政策也有更詳細的文件出臺。
為更好落實相關政策,重慶、沈陽、南寧、寧德打出“組合拳”,將“認房不認貸”與其他政策結合,多措并舉提振市場信心。
如沈陽除了全面執行“不認貸”之外,還取消二環內的限購、限售要求,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分別降至20%和30%,定向提高特定群體的公積金貸款額度,定向降低二套房公積金首付比例,加大稅收減免力度等等。
短期提振市場活躍度
沈陽中原研究部數據顯示,8月沈陽商品住宅成交32.6萬平方米,同比仍降17%,但環比微漲6%,成交價格1.15萬元/平方米,低于去年同期,但環比上漲13%。雖然不排除結構性因素,但從數據表現來看,8月沈陽樓市已略微顯出一些筑底回升特征。
9月4日沈陽市房產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樓市新政之后,當地一位頭部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看房的人明顯增加了,但購房者決策需要時間,新房認購量和二手房成交量并未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
“據我了解,還是有一部分人在觀望,期待更大力度政策出臺。另外,每年凈流入沈陽的人口數量有限,新增的購買力相對其他熱點城市還是要弱一些。”該人士說。
武漢執行“認房不認貸”的時間略早于沈陽,9月1日政策正式開始執行之后,當地售樓處也迎來了更多看房客。
但8月剛在武漢買房的小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好幾個銷售顧問都在發售樓處全是看房人的朋友圈,但我關注的幾個樓盤的網簽量目前還沒有太大的變化。”
小陳還發現,很多在售項目,尤其是位置偏遠項目的優惠力度在加大,包括折扣力度更大,優惠房源更多等等。
類似的說法也在當地一位資深中介代理人士張宇(化名)處得到佐證,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武漢很多新房項目一直在以各種形式降價,不少開發商的回款壓力比較大。
“一線城市是風向標,政策效應傳導到武漢還需要時間。”張宇說。
陳霄表示,“認房不認貸”政策的執行將會釋放一批購房需求,拉升市場活躍度,這一點毋庸置疑。對于一線城市來說,政策的效應會更加顯著,主要是由于一線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具備龐大的需求群體,政策的放松讓很多人擁有了入市的資質和條件。
事實也是如此,“認房不認貸”在一線城市的市場迅速激起水花,北京和上海尤為明顯。中指研究院發現,整體來看政策落地之后,一線城市新房到訪量和認購熱度提升,二手房帶看量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整體市場熱度有所提升。相較于一線城市,陳霄認為,二線城市的政策效果可能稍弱一些,三四線城市則要相對更遜色,這是需求規模決定的,而且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原本的政策就比一線城市寬松。同時,一線城市政策優化,也會對周邊的二三四線城市人口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可能會再次虹吸周邊的人口進入。
“認房不認貸”政策效果的持久性一直頗受關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享了一組數據,9月2日-4日,即北京全面執行“認房不認貸”的前4日,二手房分別成交1200套、1400套、600套和500套,這幾乎是之前快半個月的成交量水平。但在張大偉看來,存量的需求消化得很快,接下來的周末能否保持這樣的成交水平還有待觀察。
“這波行情也不知道能持續多久,改善需求消耗完了可能就沒動力了。有底氣的開發商能趁著熱度和流量賺一波,底子薄的抓緊回款。”張宇說。
陳霄認為,對于很多非熱點的城市來說,去庫存還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三四線城市后續可以考量逐步全面放開購房限制性政策,加上一些稅費減免、購房補貼以及房票等政策,共同助力提振市場活力。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