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一景。 |
“到2020年,努力實現經濟更發達、設施更完善、生活更便利、城市更安全、社會更和諧,基本實現國家對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以繁榮宜居智慧新城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是天津濱海新區設定的發展目標。
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濱海新區正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的總體目標和“三六一”的思路舉措。這是濱海新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的新氣象新作為,是“五個現代化天津”在這里的落地實施。
明確“三六一”思路舉措
2017年,濱海新區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達到了815.6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6%。區級稅收收入增長14.4%,占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5.4%。
“當前,發展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需要明確新方位、擔當新使命、確定新目標、彰顯新作為。”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張玉卓說,面向未來,濱海新區要打造更高能級的開發開放新平臺,努力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
發展“三大經濟”、實施“六大行動”、強化“一個保證”的“三六一”思路舉措,正是濱海新區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具體行動,是濱海新區區委立足新區實際,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強烈的使命擔當精神,科學判斷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審時度勢提出的新戰略。張玉卓說,濱海新區要承擔新角色、完成新使命、推動新發展,以特殊之為,立特殊之位,進一步發揮好支撐天津發展的龍頭作用、促進區域發展的引擎作用、服務全國發展的示范作用。
“生老病學全都有,點贊差評群眾做主”,這是許多新區市民為濱海新區電子市民中心編的順口溜。隨著濱海新區電子市民中心的上線運行,涉及民政、人力社保、衛生、教育等4個系統62項服務事項都可以實現在線辦理。目前,這套系統已走在全國前列,后期還將引入“人臉識別”“遠程核驗”等技術,最終實現“辦事不再到處跑,動動手指全辦好”。
打造集聚開放智能經濟
加快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需要精確制導、精準發力。濱海新區立足實體經濟優勢,打造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
產業集群發展是集聚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未來,新區將進一步突出實體經濟優勢,全面提升主導產業完整度和關鍵產業耦合度,形成集成化、集約化、集群化發展格局。圍繞新興產業發展特點,新區謀劃建設了一批專業化園區。僅天津開發區目前已規劃智能無人裝備大街、大健康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四大專業化園區。這些專業化園區加強了行業企業間的關聯程度,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分工協作,構筑企業發展共享平臺,實現規模經濟及產業整體競爭優勢,成為推動新興產業在新區發展的引擎。
濱海新區地處京津冀城市群和環渤海經濟圈交匯點、“一帶一路”倡議“絲綢之路”東端與“海上絲路”北端交匯點,是中蒙俄經濟走廊起點之一,區位優勢明顯,對外開放的門戶作用突出。新區將發揮這些核心資源和優勢,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以及國家新一輪開放戰略,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東疆保稅港區是新區打造開放經濟的一個代表。2017年,累計交付租賃飛機突破千架,年度稅收收入突破100億元,總注冊企業超萬家……以融資租賃、航運物流、國際貿易等為代表的東疆主導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動能持續提升,聚集了一批行業龍頭項目,為主要指標保持健康穩定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打造智能經濟方面,新區起草了《濱海新區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0年,智能制造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培育引進一批高水平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形成一批智能制造行業領軍企業,推動形成更多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努力打造成為天津智能產業的“燈塔”。
六大行動分解落實任務
濱海新區提出全力實施協同發展深化行動、產業聚焦升級行動、深化改革攻堅行動、開放環境創優行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民生福祉增進行動六大“戰術”舉措,促使新區各項工作從戰略層面向戰術層面實施推進,把宏偉藍圖落實到行動、項目中,通過具體化、項目化、指標化,讓目標戰略內容可操作、可執行、可考核,確保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深化協同發展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大任務。濱海新區主動對接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在扎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時,抓好內部協同發展,最終實現“雙向平衡”發展。“目前,我們的研發團隊全搬到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天津威努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北京威努特技術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威努特產品與解決方案部總監楊璐說,企業的發展思路很明確,創業在北京,發展在濱海,以京津冀為起點,覆蓋和服務全國。
聚焦產業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強力支撐。濱海新區狠抓實體經濟發展不動搖,深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現代金融,大力集聚創新人才,在擴大總量的同時提高質量。
推進改革攻堅行動是增強發展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本質要求。濱海新區發改委副主任唐中賦說,濱海新區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下一步將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自貿區制度創新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新年剛過,新區率先在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發力,將原有的7個功能區優化整合成5個,用新體制、新機制破解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功能區發展的活力。
創優開放環境是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保障。濱海新區通過實施6個方面37條舉措,全面優化政務、誠實守信、創新創業、口岸開放、投資貿易、對外合作環境,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戰略高地。
提升城市品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直接體現。按照國際標準全面提升城市總體規劃,濱海新區高點定位港產城融合發展和南北兩翼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居住品質、環境品質,著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濱海新區深入落實68項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區人民在共建共享繁榮宜居智慧新城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黨建提升執行力
“三六一”思路舉措中“一個保證”就是全面從嚴治黨,以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濱海新區將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突出政治建設的統領地位,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強化目標任務落地見效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打造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干部隊伍,以全面從嚴治黨保證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建設加快推進。
按照路線圖,濱海新區上下凝心聚力,把各項目標落實為實實在在的行動。當前,濱海新區以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為契機,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可控基礎軟硬件產業體系、世界級航天裝備產業基地、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產業高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制藥研發中心為主攻方向,狠抓黨建提升執行力,努力打造在全國乃至全球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基地,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為制造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這已經成為濱海新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濱海新區實現國家功能定位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標志。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3日 19 版)
質檢要聞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