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運行至今已有三年,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市場參與持續深化。公開資料顯示,當前我國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人數已突破7200萬,養老目標基金Y份額規模更是超過百億元。系列數據不僅標志著制度框架的日趨成熟,更折射出公眾養老意識的深度覺醒。
作為養老投資的重要工具,公募養老目標基金(FOF)在此進程中歷經考驗。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場養老FOF平均累計回報達15.13%。震蕩市下,這類產品仍展現出良好的風險收益平衡能力,印證了其作為長期養老投資載體的獨特價值。
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孫博斐指出:“養老投資的核心不在于博取短期高收益,而在于通過科學、紀律、可持續的方式,實現財富的長期穩健增值。”在他看來,真正的養老金融必須回歸長期主義,以資產配置為核心,以風險控制為底線,以投資者福祉為最終目標。
這一理念并非空談,而是植根于鵬華基金在養老投資領域多年的系統性探索。早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之前,鵬華基金就已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特性的深刻理解,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本土適應性的資產配置框架。該框架并非簡單照搬海外模型,而是將宏觀經濟周期研判、人口結構演變趨勢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獨特性深度結合。在投資實踐中,投研團隊以中國特色資產配置框架為立足點,將宏觀趨勢研判與多層次市場洞察相結合,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追求可持續回報。該框架既注重把握經濟周期和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又充分考慮中國資本市場的獨特性,力求通過科學化、本土化的資產配置體系保障養老FOF的平穩運作。
當前,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22%,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承壓,第三支柱的補充作用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鵬華基金投研團隊提出三大倡議:一是善用稅收優惠政策,將每年12000元的稅前扣除額度與個稅籌劃有機結合,實現“省稅+增值”雙重效益;二是借助專業機構力量,通過養老目標基金實現“一鍵配置”,避免普通投資者因知識盲區或情緒干擾導致的非理性決策;三是堅持定期定額投資,以紀律性操作平滑市場波動,真正踐行“與時間為友”的理念。
站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三周年的新起點,個人養老金發展任重而道遠。行業發展或仍面臨參與深度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生態待完善等現實挑戰。鵬華基金將持續優化本土化資產配置模型,豐富覆蓋不同退休年齡段的產品庫,并積極探索養老金融與其他場景協同的可能性,竭力滿足市場存在的多元需求。
守護老百姓的養老錢袋子,是公募基金的時代使命。孫博斐表示,“我們愿以專業、耐心與敬畏之心,助力每一位奮斗者更有尊嚴地實現‘老有所養’的美好愿景。”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從“立柱架梁”邁向“精耕細作”。而以鵬華基金為代表的頭部機構,正以系統化的資產配置能力與長期主義的定力,為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業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持。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