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近日,合肥出臺了《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簡稱“高質量發展30條”)及實施細則,加快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為廣大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帶來政策福音。
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當排頭作表率
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作出的重大判斷。合肥最新發布的“高質量發展30條”及實施細則,全面對接中央、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精神,進一步提升了合肥市產業經濟政策的系統性、穩定性、連續性,堅定企業信心。
新政聚焦新時代、新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和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聚焦新使命、新動能,圍繞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集聚高層次人才、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等重點任務,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當排頭作表率。
聚焦新作為、新氣象,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和全局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目標指向,突出政策靶向,力求政策務實精準、導向明確、持續穩定,充分發揮政策的預期作用。
匯聚數百個條款突出政策靶向
高質量發展階段表現在產業結構上,是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轉變;在經濟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轉變;在生態環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環經濟和環境友好型經濟轉變。
“高質量發展30條”通過配套一系列具體支持政策,實現全市產業政策“圍繞一個綱領,整合數十項政策,匯聚數百個條款”整體發力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局面。
其中,“一個綱領”就是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總目標,引領全市政策資金,集中發力。新政突出了政策靶向,全市各項產業扶持政策資金均要服從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來謀劃和創新政策舉措。
新政包含400多個具體政策條款,針對高質量發展重點方向,出臺人才政策20條、“三重一創”政策19條、光伏政策20條、新能源汽車政策28條、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39條、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勵辦法等專項政策。
同時,提供各類專項資金,主要是重點支持的系列項目經費,包括研究院經費、智能語音推廣應用經費等。新政設置了三年有效期,實現政策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給廣大企業穩定的預期。
新產業政策更加親民、簡潔和高效
合肥推出的“高質量發展30條”不是一個單一的政策,而是一個體系、一個政策集群。新的政策架構是2006年以來,合肥市產業政策經驗的積累,智慧的結晶;是從做大生產規模、提升經濟總量,到做強經濟質量、提升發展水平的質的飛躍。
新版產業政策在2009年構建的四大政策體系,2013年構建的五大政策體系,2014年構建的“1+3+5”政策體系基礎上,瞄準高質量、高層次、高水平發展目標,推動產業扶持政策的再創新、再提升,是合肥市產業扶持政策的第4次大調整,是合肥市產業政策的4.0版。
新政實現了合肥市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大融合、大貫通、大飛躍,全面聚焦高質量發展,利于集中發力;產業政策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實現產業政策申報、審核、兌現全程信息化,透明度更高。這些都為廣大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呈現直觀、整體、系統的經濟政策,突出體現更加親民、簡潔和高效等特征。
質檢要聞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