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資料圖】
3 月 13 日,全面注冊制下主板 IPO 申請首審正式落地。
當天,11家主板 IPO 企業上會,接受交易所的審核,其中6 家在深交所審,5 家企業在上交所審,均順利過會。3 月 14 日,滬深交所上市委還將審議5 家企業主板上市的申請。
截至 3 月 13 日,滬深交易所受理的主板 IPO 企業數量已達到261 家,11 家已過會,5 家已問詢。
據資深投行人士、前保代王驥躍預測,如果審核進程較快的話,預計3月底或出現首批在注冊制下發行的主板企業,4 月將有首批注冊制下過審企業上市。
全面注冊制首審落地
本周,全面注冊制下主板 IPO 企業迎來首審,16 家從證監會平移的企業正式接受審閱,其中滬市7家,深市9家。16家企業擬募集資金總額約為204.60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16 家企業來自能源供應、批發零售、建筑裝飾、化工、專用設備制造等12 個證監會行業,其中化工企業合計有3 家,占比最多,批發零售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各2 家。
從保薦機構來看,中信證券保薦企業數量最多,包括柏誠股份、海森藥業、陜能股份、中信金屬、長青科技5家企業,其中陜能股份、中信金屬分別與西部證券、中航證券聯合保薦。光大證券緊隨其后有兩家保薦項目上會,此外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安信證券、東興證券、平安證券、申港證券、華泰聯合、國信證券、國泰君安等各有一家上會。
從財務數據上看,上會企業均為所屬細分行業龍頭,根據已披露 2022 年年報數據的企業來看,業績規模最大的中信金屬,其2022年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191.75億元、22.15 億元,分別較2021年度增長5.64%、21.55%,此次 IPO 擬募資規模為40 億元。
不過,陜能股份目前尚未披露 2022 年全年數據,但其 2022 年 1-6 月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就已分別達到96.04 億元、21.00 億元,此次 IPO預計融資金額高達60億元,是 16 家企業中最高金額。
目前,陜能股份和中信金屬的主板 IPO 申請均已在 3 月 13 日的審核會議上過會。
當天過會的另外9 家企業亦各有千秋,如手握“冷酸靈”品牌的登康口腔,其是國內頗具影響力的專業口腔護理企業,2022 年 1-6 月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6.11 億元,5,813.11萬元,擬募集資金6.6 億元;江西省內最大的鹽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企業江鹽集團,2022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5.48 億元和2.71 億元。
此外,智能裝備及生產線研發制造企業中重科技,主營彈簧、汽車配件的華緯科技,中高端礦機裝備供應服務商之一南礦集團,高分子新材料特種單體及專用助劑研發企業常青科技,潔凈室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柏誠股份,原料藥及中間體研發生產企業海森藥業,電子元器件公司中電港也順利過會。
此外,3 月 14 日還將有 5 家企業上會,分別是三聯鍛造、萬豐化工、恒尚節能、長青科技和翔騰新材,其中三聯鍛造是奔馳、寶馬、奧迪等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的鍛造零部件商,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0.50 億元,同比增長12.9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84.01萬元,同比增長23.75%。
重點關注持續經營能力、內控等
據了解,根據注冊制下的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在上市委會議階段,上市委員會召開審議會議,對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機構出具的審核報告及發行上市申請文件進行審議。每次審議會議由五名委員參加,其中會計、法律專家至少各一名。
交易所結合上市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出具發行人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審核意見或者作出終止發行上市審核的決定。對于交易所作出的不予受理、終止審核決定,發行人提出異議的,交易所進行復審,提出復審意見。
從滬深交易所公布的審議結果來看,現場上市委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內控制度及執行情況、是否符合主板定位、相關會計處理合規性、信息披露客觀及規范性、關聯交易、募投項目等問題。
其中,江鹽集團、中信金屬、中重科技等企業均被問及持續經營能力問題。如上交所就要求江鹽集團結合主要產品價格波動、市占率變化、所處行業周期性特點、非鹽業務發展規劃安排等情況,說明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公司出現虧損、主營業務弱化等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情況,是否符合主板板塊定位要求等。
中信金屬也被問及,在國家金屬礦產領域產業鏈、供應鏈整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與國內主要競爭對手錯位發展,保持經營業績的可持續性。
上交所也要求中重科技結合行業技術特點、報告期新簽訂單及期末在手訂單情況,說明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情況等。
與此同時,柏誠股份、中信金屬、江鹽集團等也被問及內控制度是否有效執行等問題。如柏誠股份保薦代表人被要求結合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成本構成、往來款項、經營活動現金流等情況,就發行人與履約進度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執行情況和履約進度確認的合理性、準確性,以及確認項目完工時點的依據和準確性,說明核查過程。
此外, 部分企業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是否存在夸大或不清晰的情況,也是交易所關注的焦點,如柏誠股份同時被要求結合主要競爭對手的收入和利潤,核心技術和競爭力、市場占有率等回答招股書中關于公司“領先企業”相關表述是否準確等。
“按照規定,各板塊應符合各自定位,主板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與核準制相比,不僅涉及審核主體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充分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發行上市全過程更加規范、透明、可預期。”澤浩投資合伙人曹剛受訪指出。
關鍵詞:
質檢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