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相關人士指出,通過華電新能的上市,華電集團或將有望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實現對其他四家的追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彭碩 北京報道
近日,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電新能”)主板上市申請獲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A股或將迎來新能源領域最大規模IPO。
【資料圖】
華電新能系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華電集團旗下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業務唯一整合平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6.1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72.3億元。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資300億元,其中,風電、太陽能項目建設擬使用募集資金約21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約90億元。
華電集團曾因新能源項目發力緩慢而被詬病,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華電集團累計風電裝機容量2061萬千瓦,在“五大發電集團”中排名第五。
行業相關人士指出,通過華電新能的上市,華電集團或將有望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實現對其他四家的追趕。
整合后的“新能源航母平臺”
華電新能頗具歷史淵源,其前身是華電(福清)風電有限公司,由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電福新”)出資設立。作為中國華電主要的新能源平臺,華電福新于2012年成功在港股上市,并成為華電集團旗下的唯一一家多元化清潔能源上市企業。
然而,在港股上市后,盡管華電福新業績保持穩健增長,但其價值長期被港股市場低估。2016年以來,公司股價不斷探底,最高價格也始終未能突破2.5港元。直到2020年9月,華電福新市盈率為5倍附近,遠低于A股同類型上市企業。不僅如此,在港股低流動性下,華電福新的股權融資能力也被制約。
綜合各方面因素,2020年,華電集團開啟對華電福新的私有化回A工作,并開始啟動對旗下“風光”業務開啟整合。
2020年6月,華電福新宣布,由華電集團設立的華電福瑞作為要約人,要約收購其H股股東股權。當年9月,華電福新私有化議案通過并完成退市。
2021年8月,華電集團旗下另一上市企業——華電國際宣布剝離風光資產,并將27家新能源公司的股權和資產全部出售給華電福新,并取得后者37.19%股權。2021年12月,華電國際召開股東大會,同意將第二批新能源資產、新能源股權及新能源前期項目以總對價約人民幣52.89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福新發展。
至此,華電集團幾乎全部新能源業務被整合并入華電福新。在經歷完“吸收合并”“引入戰投”“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動作后,華電新能最終成為了華電集團旗下唯一新能源業務整合平臺。
根據招股書,截至 2022年6月30日,華電新能旗下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為2794.44 萬千瓦,其中,風電2066.71 萬千瓦,太陽能發電727.74萬千瓦。同期,公司風電業務收入實現97.1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的80.55%,太陽能發電業務實現收入23.4億元,占比19.45%。
從業務布局上看,華電新能基本全面覆蓋了新能源幾乎所有類型項目,包括集中式、大基地、海上風電、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光伏領跑者、農林漁光互補復合項目等。
毛利率高達50%
與傳統能源發電業務相比,新能源發電(投資、開發、運營)業務是否是一門好生意?
招股書顯示,近年來, 華電新能業績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成長性上都表現頗佳。
2019年以來,華電新能凈利呈逐年上漲趨勢。在2019-2021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4.88億元、44.18億元和78.4億元。營收情況顯示,2019-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51.62億元、164.47億元、216.09億元。統計發現, 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率分別為23%、26.9%、36.3%,呈逐年上升趨勢。
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兩大指標上。2019年-2021年,華電新能毛利率分別為51.42%、51.71%和55.49%。另據Wind數據顯示,2019-2021年,公司加權后凈資產收益率每年都維持在10%以上,2021年甚至達到12.31%。
上述指標無疑都表明了新能源發電業務的高景氣度。同一報告期內,同行業企業的業績表現同樣優異。2019年以來,公司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均在50%左右上下浮動。
對比發現,主營火電等發電業務的華電國際2019年以來,毛利率僅在10%上下浮動,個別年份該指標甚至為負數。
公司解釋稱,新能源發電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進入行業的資金壁壘很高,要求企業不但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同時需具備持續的項目開發建設和運營能力,因此大型央企與國企的競爭優勢較強。
加速“追趕”同行
作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華電集團曾因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力相對“落后”而被市場詬病。
招股書顯示,華電集團的新能源業務主要以風電、太陽能發電業務為主,風力發電業務收入系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報告期內,公司風力發電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始終保持在在75%以上,經營規模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上半年,來自風電的收入占比甚至達到了80.55%。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顯示,2021年華電集團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53萬千瓦,排名全國第七,落后于國家電投、華能集團、三峽集團、中國廣核、中國電建和國家能源集團。
在累計風電裝機總量上,華電集團也排名墊底,截至2021年底,華電集團累計風電裝機容量2061萬千瓦,在“五大”中排名第五,且與國能投、華能、國電投三家拉開差距。
在近年來的新興賽道——海上風電的布局上,華電集團也行動遲緩,同樣據《2021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2021年華電集團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僅為58萬千瓦,不及冠軍三峽集團的零頭。
先是完成華電新能的業務整合,再藉由此次IPO,華電新能源借機加速追趕同行企業的目的明顯。
招股書顯示,華電新能本次計劃募資總金額約300億元。其中,210億元用于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約90億元。
實際上,僅憑210億資金遠不足以覆蓋公司接下來的龐大投資計劃,其募資項目涉及總投資高達804.12億元。
這其中,風光大基地項目裝機規模5.25GW,項目總投資額約為295.40億元;就地消納負荷項目規模為3.62GW,項目總投資額約164.84億元;新型電力系統項目規模為3.05GW,主要為農光、漁光互補、光伏治沙、光伏+生態治理以及分散式風電等,總投資額達150.81億元。最后,綠色生態文明協同發展項目規模為3.23GW,包括光伏治沙、漂浮式光伏等,項目總投資約193億元。
綜合下來,通過上述募投項目,華電新能的新能源項目新增裝機量將高達1516.55萬千瓦。華電新能表示,將在陸上清潔能源基地以及長三角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北部灣城市群、海南自貿區等區域建設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項目。
關鍵詞:
質檢
推薦